健康養身★二十八歲女子長期胃痛 被檢查出胃癌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二十八歲年輕女子,平常工作壓力極大,偶有胃痛情況,去年十月開始,胃痛更加頻繁,進一步就醫才發現,竟然罹患胃癌;所幸及早發現,確認為早期胃癌,經由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後八天就出院。

這名女子由於劇烈胃痛不斷發生,因而到馬偕醫院做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胃部有個一公分的表淺潰瘍,由於潰瘍位置特殊,又再做切片進行病理組織檢查,才發現到罹患早期胃癌。

院方於是安排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評估病況,確認為沒有淋巴轉移的早期胃癌後,這才採用「完全腹腔鏡下幽門保留胃切除合併淋巴廓清手術」為其治療。

收治該名女子的新竹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孟青表示,根據衛生署101年統計資料顯示,胃癌在國人癌症死亡率中佔第六位;至於胃癌主要的治療即是根除性手術,也就是切除部分甚至全部的胃,加上適當的淋巴結廓清。

葉孟青主任指出,由於目前國內並沒有針對胃癌做大規模的篩檢,且因早期胃癌的症狀不明顯且無特異性,臨床上像這位年輕女子這麼幸運的情形在國內並不多見;不少胃癌患者被診斷時,甚至腫瘤已轉移,或是瀰漫散布在腹腔內,只能做姑息性的手術,甚至只能做支持性照顧。

所以,葉孟青主任呼籲,民眾若有反覆腸胃症狀,且已持續一段時間,就應該積極就醫診治,除了可免除擔心害怕外,也能在疾病發生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6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精準醫療刮旋風 看基因決定標靶治療精準醫療成為各國醫學重點,其中癌症治療臨床應用逐漸普及,揮別傳統一體適用的治療策略,為患者量身打造療法及藥物,例如標靶治療,就是看準特定癌症基因標的作用,為病人找出最有效益且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式。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暨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許多女性乾癬患者不敢懷孕生子,不只擔心用藥問題,更擔心疾病是否會遺傳。36歲的吳小姐就屬於這種案例,生完大寶之後,病情反覆,因為懷孕期間需要停藥,她沒有信心與病情相處,一直猶豫要不要生第二胎。所幸在醫師、家人鼓勵下,鼓起勇氣再生二寶,備孕到懷孕期間原本的藥物都停用,僅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許多人開始忙著大掃除迎接農曆新年,但打掃時可得多注意,一不小心恐誘發媽媽手!安南醫院骨科方啟榮醫師指出,媽媽手其實就是狄奎凡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不限於媽媽才會發生,包括工作需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操作鍵盤、握筆、使用手機的3C拇指族等都是高危險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肌少症在台灣已被視為疾病看待,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也因此肌少症議題逐漸被各界重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指出,老人因老化導致身體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時,且伴隨活動量降低,甚至活動功能變差就為肌少症所引起,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