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做無毒美人美容覺怎麼睡最管用

做無毒美人美容覺怎麼睡最管用

 

人一熬夜便會膚色暗淡,面部皺紋增多。這是由於睡眠不足,皮膚細胞的種種調節活動受到阻礙,血液循環不良,水份和脂肪分泌過少,皮膚易乾燥而產生皺紋。相反,人睡眠充足,不僅使頭腦與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同時也使皮膚細胞有進行種種調整活動的時間,使皮膚所需營養在休眠中得到補充,因而人才會膚色健康,有一種精神煥發的感覺。如果想擁有美麗健康的皮膚,就請盡情享受你們的“美容覺” 吧!

  達到完美“美容覺”的細則

  合理的皮膚休息,可促進皮膚細胞的分裂。一天當中,皮膚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間是在晚上,特別是晚上10點左右到清晨2點之間。如果在這個時間獲得較好的睡眠,就能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延緩老化。

  1、不能錯過晚上的睡眠,特別是晚10點至清晨2點。如果錯過了,就等於錯過了皮膚新陳代謝的良好時機。

  2、睡覺前要清潔皮膚,否則污物會堵塞毛孔,血液不能充分到達皮膚表層,皮膚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3、不能帶妝睡覺過夜,化妝品會給皮膚帶來負擔和緊張感,還會使皮膚乾燥,不利於皮膚充分休息。

  4、給予皮膚足夠的營養。睡前清洗保養過的皮膚吸收力特別強,因此,睡前是供應皮膚營養的良好時機,可以塗些晚霜之類的營養霜。

  5、要有足夠的睡眠。睡覺時要放鬆精神,安然入睡,不要熬夜,因為熬夜最容易促使皮膚疲勞和老化。

  6、睡前要保持居室內適宜的濕度。空氣中適度的水分可保證肌膚不過於乾燥,可以用加濕器將水蒸氣加到空氣中。

  7、睡前宜輕輕按摩面部。從臉的中心到四周逐漸按摩,以加速面部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新陳代謝。

  “無毒”的女人最美麗。因為身體排毒有定時,睡眠不足會把整個排毒過程攪亂。從身體排毒時間表來看,21:00~23:00是免疫系統排毒;23:00~凌晨1:00是肝部排毒,需要在熟睡中進行;凌晨1:00~3:00是大腸排毒;早上7:00~9:00是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間。針對不同的排毒步驟安排睡眠,可以在睡覺中美容。

  美容覺可不是簡單的睡覺,時常能睡個美容覺,不用昂貴的化妝品,肌膚也能漂亮非凡。掌握優質睡眠技巧,輕而易舉讓紅潤的膚色睡出來。

  1、睡前洗個舒適的熱水澡,並進行面部肌膚深層清潔。

  2、睡眠的姿勢要正確,質量才高。

  3、聽有助於睡眠的音樂,可以帶來平和舒適的好心情。

  4、在水中加點可起舒緩作用的香料或採用香熏護理。

  睡眠美容新靚點

  晚上11時至凌​​晨5時是皮膚細胞生長及修復的旺盛期,護膚品吸收率在此時會比日間高一倍。因此護膚霜也有日、夜之分,夜間護膚品著重滋養及加速新陳代謝,滋潤度及成份濃度比日霜高。也可於睡眠時使用專供敷“過夜”的睡眠面膜,如害怕這類凝膠狀面膜半乾的狀態影響入睡前的情緒,可以睡前一小時敷上,有足夠時間讓它乾透。但如果是紙膜型面膜則千萬不要敷“過夜”,因為會把臉上的水份一併抽乾呢!

  與一般敷15至20分鐘的面膜不同,睡眠面膜著重保濕,其軟化角質層功效不及快速的面膜,但養份及滋潤度可媲美晚霜,因此可於睡眠前用於脆弱的唇部及眼部肌膚。睡眠面膜常以維他命E、蜂蜜、玫瑰果精華等修護肌膚,提升水份,因此有許多都是白領喜歡於夜間洗臉後敷睡眠面膜十分鐘,以補充白天肌膚的水分流失,效果極佳。

相關推薦

不論是三五好友聚會,還是午後空檔,您總是習慣大啖調味堅果、甜食、糕餅等零嘴解饞?但中醫師提醒,長期不忌口,嗜吃富含精緻澱粉、高脂肪的加工食物,小心除了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增加變胖可能;尤其在脾胃消化不良下,更易形成痰濁堆積體內,導致新陳代謝紊亂、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生,不可不慎! 吃錯零嘴問題多~2原...

閱讀詳情 »

銀髮浪潮勢不可擋!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3.2%(約304萬人),因此如何避免失智上身,也成為現代人熱烈關注的議題。但到底哪一些原因會增加失智症的發生率呢?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醫師提到,近來有許多研究發現,失眠等睡眠障礙問題,可能也是造成失智的潛在風險之一! 睡不好易失智?動物實驗:睡眠有助於老鼠腦內類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藝術能陶冶心性也能讓壓抑的情緒有揮灑之地,藝術治療是藝術創作衍伸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范維昕心理師表示,藝術治療是透過創作歷程,進而達到情緒的抒發,作品能幫助創作者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以全面性較為客觀的角度觀看內在,更進階地認識與了解自我。藝術創作中非語言的表達方式,與單...

閱讀詳情 »

你家的孩子經常有焦慮、易怒的表現嗎?醫師指出,一旦孩子出現情緒障礙,應抱持尊重、了解、接納和關懷的態度,試著減少孩子壓力的來源,同時需與父母討論如何改變互動的狀況,甚至安排家族治療,必要時加上藥物治療,以降低情緒障礙風險。 醫師李佳蓉(如圖)表示,情緒問題並非成人專利,兒童情緒障礙值得注意。(圖片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