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嬰腿部長大腫塊 原來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瘤惹禍

女嬰腿部長大腫塊 原來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嬰因左大腿長了怪東西,父母趕緊帶著女嬰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先天性血管畸形瘤,但考量孩子太小,因此不敢動手術。直到女嬰學會走路後,腿上的瘤腫成像水球般,嚴重影響孩子走路,經過父母和醫師討論考量後,確定女嬰腿部腫瘤屬於局部性,沒有侵犯深部的血管、神經等範圍,經手術完全切除後,恢復良好,僅需定期追蹤即可。

臨床上,先天性血管畸形瘤較不常見,主要是因血管發展不正常所造成,又分為有血管和沒有血管兩種;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介琦指出,像是血管瘤、血管畸形、動靜脈畸形就屬於有血管,若為淋巴管的畸形,則屬於沒血管,但有可能會長的很大。

主任黃介琦進一步說明,因組織結構不同,又分成毛細淋巴管瘤、海棉狀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三種類型,其中毛細淋巴管瘤,以皮膚和口腔黏膜為主,如黃豆大小,顏色淡黃透明,而常見的海綿狀淋巴管瘤,多發生於皮膚、皮下組織及肌間結締組織間隙中,表皮顏色多無變化,以頭頸部發病最多,其次是下肢、手臂、軀幹等。

治療上,除了手術切除,還包括針對瀰漫型的畸形瘤輔助施打硬化劑,讓瘤能快速萎縮,另外則是硬化劑治療,針對較大腫瘤效果較好,若較小腫瘤則必須多次治療;黃介琦提醒,若發現身體有任何徵兆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接受治療,避免持續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4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2歲的小翠,在生完小孩之後突然開始半夜會起床上廁所,原本都一覺到天亮的她,睡到一半都會被尿意激醒,每晚至少都要起床2次,雖然在臨床上還未到夜尿的標準,但起床後就很難睡回去的小翠,睡眠品質大受影響,連帶上班都精神不濟。後來經人推薦去嘗試了體外磁波儀,2次療程夜尿次數就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社會型態改變,台灣正式步入少子化時代!過去動輒每年40萬名新生兒出生的盛況早已不再,根據2020年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新生兒人數僅約16萬名,創下十年來新低數字。不孕症醫師表示,造成國人生育率降低的原因,除了沒有生育意願外,還有部分是有生子計畫,但卻生不出來。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久坐久站族都為靜脈曲張困擾不已,該怎麼辦?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耀廣表示,若症狀不嚴重,可先觀察,一旦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建議前往心臟血管外科,或設有靜脈曲張門診的醫療院所檢查,讓專業醫師判斷其嚴重性,因應不同程度而提供適合病患的療法。目前微創手術有電燒(或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