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腦萎縮症家庭3成弱勢 安養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走路不平衡、說話表達不清,甚至必須靠輪椅代步的小腦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的精神退化性疾病,其中家族遺傳型集體發病率超過5成,常造成「一家多殘」的口足連續發病情形,導致約超過30%病友家庭為高風險與經濟弱勢,讓照護者背負極大壓力,因此「安養」成為不可乎視的重要課題。

全名為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小腦萎縮症,是以小腦為主的神經系統退化造成運動協調障礙。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宋秉文醫師說明,因小腦主要控制肌肉協調、走路時身體的平衡、動作的平順、說話清晰度、吞嚥的順暢及眼球的運轉,因此患者初期容易跌倒、說話表達不清;中期出現發聲及吞嚥困難、行動不便需要輪椅代步;末期已無法自行管理日常生活,嚴重者臥床不起,然而痛苦的是,他們的意識一如往常。

「一家多殘」是小腦萎縮症病友與家屬的夢魘,也是造成家庭經濟快速惡化的主因之一;小腦萎縮症分為家族遺傳型及散發型,其中家族遺傳型由基因代代相傳,發病年齡多於30-50歲間,集體發病率超過50%,更有一家三代40人患病的悲劇。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指出,若病友缺乏適當的安養與照護,對其身心靈恐造成二次傷害,也相對讓照顧者與家庭成員承受更大的壓力;呼籲有困難的家庭可透過該協會連結外部資源、就業媒合或經濟補助等服務,減低家庭負擔,也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51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的結果,就是肚子肥一圈,以致很多人在年後都會積極減肥,想要減肥,就是要多動;至於運動項目,復健師則是建議,應該選擇較能夠消耗熱量的有氧運動,若是要雕塑身材,則可選擇無氧運動肌力訓練。 消耗熱量+雕塑身材 要活就要動,而且想要身體健康,更是要運動;國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身心障礙症,雷特氏症以1萬分之一的機率好發於小女孩,男孩則早夭。病童通常在1.5歲時身心快速退化,並會出現扭手、搓手、玩手及吃手等症狀。隨之而來會發生語言障礙、運動功能失調、社交能力變差、學習與記憶能力衰退以及情緒失調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年輕人早發性的冠心病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而失去寶貴生命時有所聞,而這些人有可能是年幼時曾得過川崎病!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表示,尤其是不完全型川崎病,在鑑別診斷時因臨床症狀不明顯,更容易被家長所輕忽。 一位一歲三個月的男童,因發燒六天合併輕微腹瀉及紅疹,因懷疑川崎病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廣告都宣傳女性要補鐵,但國內研究發現,補鐵過頭恐增加罹癌風險。專家指出,其實國人多不缺鐵,日常飲食中的紅肉、內臟,都富含大量鐵質,不建議特別補鐵。 補鐵過多增罹癌風險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研究,分析1997至2008年間近30萬人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5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