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每年做抹片檢查 卻測不出子宮內膜癌

每年做抹片檢查 卻測不出子宮內膜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就不會得子宮癌症?,這觀念其實是錯的!一位59歲的高太太,自更年期停經後,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5、6年,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半年前開始出現少量分泌物,不以為意,直至出現出血,到小診所檢查為陰道發炎,吃藥仍無改善,後至大醫院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醫師提醒,婦女停經後,若發現出血問題,小心是子宮內膜癌上身。

台灣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思宇說,發現臨床上有多位婦女,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皆正常,以為免擔心子宮相關癌症,近日卻檢查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每年新增1700名病人,雌激素過度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主因。

她指出,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從未生育、較晚停經、更年期後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飲食西化等,都是較易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超過90%子宮內膜癌病人,出現異常陰道出血症狀,且通常在停經後出現。


治療子宮內膜癌,以手術為首。陳思宇說,若病人身體狀況適合,一般皆應實行完整分期手術,包括腹腔內灌洗液的收集以備細胞學檢查、全子宮切除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淋巴結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為完成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從恥骨到胸骨長達20公分,但藉達文西機器手臂3D及放大10-12倍手術視野,可更精準摘除淋巴,出血量較傳統手術少,且術後傷口小,還能減少腸沾黏併發症等。以高太太的案例來說,其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能篩檢子宮頸癌!陳思宇強調,受環境荷爾蒙與飲食西化影響,近來子宮內膜癌有增加且年輕化趨勢,但單純內診只能看到子宮頸,無法得知子宮內膜狀況,因此當有內膜病變考量時,一定要做陰道超音波檢查,並利用子宮內膜搔刮手術取內膜組織進行病理化驗確認診斷。

陳思宇提醒,90%病人都有停經後出血、月經不規則或是出血量大症狀,若超過兩週或量大到每小時得換棉片,都要特別留心。此外,她也建議,有服用荷爾蒙婦女應每年做抹片檢查,因為有時子宮內膜癌組織會掉到子宮頸口,可能意外發現,以及兩年一次乳房攝影;若發現有出血症狀,應盡速就醫確診。



相關推薦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早上九點鐘,一群熱血的國小學生,就開始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暖身活動,準備應付接下來的田徑訓練計畫。這群學生都是來自新竹市國小乙組的運動員,平常他們的訓練時間不長,更不容易去專精某項田徑運動,因此這個寒假,有一群熱血的體育教師自組訓練營,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給這群小朋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抵抗新冠肺炎在疫苗上,已有預防疫苗問世,在國外開始有人施打,但治療藥物除瑞德西韋外,目前沒有通過臨床實驗的新藥,中央研究院找尋現有藥物與中草藥,發現除奎寧與抗愛滋病藥物能阻礙病毒複製外,靈芝多醣體、薄荷、紫蘇萃取物,也可以阻礙新冠病毒在倉鼠內繁殖。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我的小孩要做矯正嗎?幾歲可以開始做?以後做效果會不好?」這是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早期矯正的疑問。醫師表示,越來越多家長願意幫小孩提早規劃好牙齒矯正需求,但因為生長發育有太多不確定性,加上後天的口腔清潔也會影響到換牙跟排列,以下為兒童矯正常見的相關問題,讓家長在帶小...

閱讀詳情 »

▲體重減輕,對癌症病人是一大警訊!馮盈勳主任指出,可能帶來直接的死亡威脅。(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南報導 歲未年終正是團圓聚餐的好日子,正在抗癌的病人,也想把握時間,與家人團聚,共享團圓飯。但因生病胃口不好、吃不下,人消瘦,怕上飯桌帶給家人壓力,而逃避這類的聚餐機會。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