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如果發現這螞蟻在你身上,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足以致命!

該隻被指「足以致命」的昆蟲顏色鮮艷,身體紅黑相間,體長約零點五至一釐米,貌似螞蟻。

注意!!如果發現這螞蟻在你身上,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足以致命!

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證實這是毒隱翅蟲屬中的「毒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但其體內含刺激性毒素「Pederin」,市民一旦拍打牠後,毒液會流出接觸人體面板,輕則引發接觸性皮炎,出現紅腫及水泡,若患者抓過傷口,發炎情況就會蔓延全身,嚴重的更會致命。

注意!!如果發現這螞蟻在你身上,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足以致命!

毒隱翅蟲是一種生活在湖泊邊的溼地。其體內含有強烈接觸毒物,其毒素有3種,隱翅蟲毒素(Pederin)、擬隱翅蟲毒素(Pseudopederin)、毒隱翅蟲酮(Pederone),強酸性,觸及面板可導致皮炎,出現癢紅腫痛、水皰、液皰,與面板燒傷相似。

注意!!如果發現這螞蟻在你身上,絕對不要打,牠身上有毒液,足以致命!

毒隱翅蟲的血淋巴液內含有劇烈的接觸性毒素,稱毒隱翅蟲素(pederin),該毒素是複雜的非蛋白質物質。在發育各期都含有這種毒素,具防禦性功能。當蟲體被壓迫或擊碎時,毒素與面板接觸引起毒隱翅蟲皮炎(paederus dermatitis)或稱線狀皮炎(dermatitis linearis)。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研究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癌症醫療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特性,透過「癌細胞捕捉器平台」進行血液篩檢,就能掌握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精準預測頭頸癌轉移或復發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北榮腫瘤醫學部醫師楊慕華說...

閱讀詳情 »

根據1項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的研究,將1979年至2007年間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的皮膚癌(包含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標準化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台灣其他非烏腳病盛行地區的皮膚癌發生率做比較,試圖找出砷中毒與皮膚癌之間的關聯性。 結果顯示,在這29年間,烏腳病盛行區域相較非盛行區...

閱讀詳情 »

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化,202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達8000萬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平均每天增加50名患者,預估2020年時將突破45萬人。 近年研究為了解青光眼病人對現實生活的實際感受,進行病人症狀的統計,早期或中度青光眼的患者最...

閱讀詳情 »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5%人口、相當於約4億6,600萬人受聽力損害之苦,其中3,400萬人是兒童。 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5%人口、相當於約4億6,600萬人受聽力損害之苦,其中3千400萬人是兒童。聯合國提出警告,全球超過10億年輕人因過度使用智慧手機及其它音響設備,聽力正受到傷害。為了保護年輕人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