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活不到90歲,是你的錯

活不到90歲,是你的錯

想要長壽?有個口訣:多喝白開水,飲食八分飽,日行一萬步。“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話—— 戒菸限酒,合理膳食,有氧運動,心態平衡,就可輕輕鬆鬆活的長久。活不過90歲那就是你的錯!”沒有健康很難享受小康,對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關心。


10個心肌梗塞,9個可以被預測。

我聽過這樣一件事:30幾年前,一位老前輩接待了一個來訪的美國醫學代表團,住在當時非常高檔的燕京飯店。

代表團的一位負責人早上拉開窗簾,看到長安街上的自行車流非常壯觀,感慨地說:“中國人很健康!”

三十年後,還是這位負責人,又一次來到北京,住在更加豪華的飯店。他早上推開窗戶,只見長安街上高樓林立,富麗堂皇,車流滾滾,但這個“車”已由自行車變成了小汽車,

他長嘆一聲:“中國人得病了!” 出門就打的,進門坐電梯;菸酒不離身,洋快餐不離口……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國人心血管疾病發病的主因。三四十歲的人心肌梗塞不罕見,已佔了心梗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但真正的預防卻沒人重視。“疾病發展幾十年,致殘致死一瞬間”。

10個心梗,9個可被預測;6個心梗,5個可以被預防。

人類告別癌癥,可多活3年,人類告別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

 

一、堅持日行萬步路運動的好處人人皆知,關鍵是很多人既沒有落實,也不能堅持。“我不是很閒的人。”開會時間,如果離會議樓不遠,我一定會走著去;會間茶歇他會起來走動;在候機廳候機時我會不停地走;出行我盡可能乘捷運、坐大眾運輸;上樓的時候,別人乘電梯,我會走樓梯……

“我帶計步器鍛煉11年了,每天走1萬步。”走路是運動的最好方式,簡單經濟、安全有效,對老年人關節、肌肉、韌帶損害很小,對心臟負擔相對較小。

除此之外,平時可練練小啞鈴、橡皮帶等。鍛煉身體的靈活性可選擇太極拳及瑜伽。

另外,慢跑、扭秧歌、打乒乓球等都適合老年人。大家記住有氧運動中的“1357”:每天運動1次,持續不少於30分鐘,每週確保運動5天,運動時適宜心率=170-年齡。

二、飯吃八分飽,要有適度飢餓感建議大家記住這樣一個原則:總量控制八分飽,合理搭配不過分。

食鹽量每天不超過5克,特別是北部地區飲食偏鹹,更要減鹽;少吃或不吃超市裡賣的熟食,吃方便麵調料包只用三分之一就足夠了,以免熱量、鹽等攝入超量;

減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適度吃瘦肉,或雞鴨及魚肉;海鮮適度;雞蛋每天1個,如果膽固醇高或有冠心病,就每星期吃4 ~5個。如果到了中午或下午四五點鐘,你感覺到有點餓,說明這一天的食量是合適的。 

 

三、喝酒有度,白酒每天別過量

提醒大家:吸煙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種疾病。煙草中的尼古丁是毒品,其成癮性與可卡因相似。

戒菸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最經濟的方式,可降低36%的死亡率。酒倒是可以喝一點。有些報導說,適當喝酒可以保護心臟,其實這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

有人說喝酒可以升高體內的好膽固醇,其實走30分鐘的路或做點運動就可實現。如果你不喜歡喝酒就不要主動去喝;更別相信“買酒保健康”的商業廣告。

對喜歡喝酒的人來說,男性每天1兩(50克)白酒,2兩葡萄酒,300毫升啤酒,三選一是可以的。

女性減半,孕婦不能喝酒。

四、記住“愛心手機號”:14065430。“140”是血壓達標值。要保護心臟,必須把收縮壓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6”是血糖達標值。建議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爾/升以下。“543”是血脂達標值。低危人群總膽固醇須低於5毫摩爾/升;患糖尿病或吸煙者,總膽固醇須在4毫摩爾/升以下;高危人群,即有多項危險因素,如既有糖尿病又吸煙的人,總膽固醇必須控制在3毫摩爾/升以下。“0”指的是零吸煙。

五、定期捐血,不如多喝白開水換季時,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捐血,以此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這樣做是非常荒謬的。身體本身是個無菌環境,捐血則是有創的,這種捐血無效也不安全,對身體沒好處。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點白開水,根本沒有必要捐血。單純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藥捐血,那是花錢買風險。六、送給老年朋友幾個字—— 淡泊名利,廣交朋友,多做實事,善待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而不思“八九”。人活七十古來稀,但現在活到90歲應該是常態,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人生目標:不過99,輕易不能走,讓我們向著100歲邁進!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手術部位感染是外科手術後主要合併症之一,有時需要歷經數次善後手術才能解決問題,是造成病人傷害、死亡及額外醫療支出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本月(2016年11月)發表的「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新指南(SSI)」中表示,全球每年將近2.4億次的外科手術,而當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過動兒進入青春期易憂鬱!國內研究發現,15%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進入青春期後,容易罹患憂鬱症,治療困難度高出2.32倍,成果已發表於《精神研究期刊》及《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醫師提醒,過動兒應規律服藥治療,家長也應給予支持協助。 ADHD合併憂鬱症較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多歲男性,日前突然嚴重咳嗽,痰液帶有血絲,就醫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罹患第二期鼻咽癌,他不願相信,至其他醫院徵詢第二意見,仍確診罹患鼻咽癌。 8成鼻咽癌患者已中晚期 耳鼻喉科醫師陳敏龍指出,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是感冒。臨床上,約有7至8成的鼻咽癌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國人104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其中,肺炎位居第4位,且每年冬天為急診室及病房人滿為患的主要原因,社區肺炎中最常見的鏈球菌肺炎,死亡率達約12%。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明安表示,社區性肺炎的嚴重度評估,最簡易的為CU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