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什麼感冒喝薑湯無效?

為什麼感冒喝薑湯無效?

為什麼感冒喝薑湯無效?

最近天氣變化冷熱不定,35 歲的陳先生因為工作經常早出晚歸,明明白天還晴朗出大太陽,到了晚上氣溫突然下降10 度,騎摩托車又沒有多穿防風禦寒衣物,回到家感到一陣畏寒,體貼的老婆準備煮一碗薑湯給他驅驅寒氣,但是陳先生自覺身體硬朗:「不用麻煩,睡一覺起來就好了。」

隔天早上一覺起來,陳先生感到喉嚨乾痛,吞嚥困難,全身肌肉痠痛,伴隨頭痛,身體微微發燒等不適症狀,老婆勸他去看醫生,他還是很鐵齒地說:「不用了,只是受些風寒,你就煮些薑湯給我喝好了!」沒想到熱熱的薑湯下肚後,陳先生的症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咽喉更加疼痛,身體發燒溫度也愈來愈高,陳先生不解:「老一輩的人不是常說:喝薑湯可以驅散寒邪治感冒嗎?為什麼我的感冒反而更加嚴重?」最後還是被老婆勸來看我的門診治療。

喝薑湯對風熱型感冒無效
關於陳先生的疑問,並非感冒喝薑湯無效,而是喝薑湯的時機不對,感冒有「風寒」和「風熱」之分,須從這兩方面來探討。感冒是指感受風邪,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的一種常見的外感病,又稱傷風,相當於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

在秦漢時代,對感冒的病因病機已有認識,黃帝內經《素問‧ 骨空論》提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也就是說感冒的病因是因為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相當於現代醫學所指的病毒或細菌。

中醫將「外邪」分為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之邪」,其中感冒常以「風邪」為先導,又夾雜有其它外邪合併出現。臨床上感冒主要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其中,咽喉疼痛及發燒與否,常可作為風寒、風熱的重要辨別指標。

兩種類型的感冒在治療方式上大相逕庭,而且風寒型和風熱型感冒只是簡單的分類,臨床上病人的症狀複雜許多,有寒熱同時表現的外寒內熱型,還有從初期的風寒型感冒轉化為風熱型感冒,像是前面所述的陳先生。若是陳先生在外感初期,身體畏寒怕冷,喉嚨還沒有疼痛的「風寒感冒」時期,就先喝熱熱的薑湯,利用辛溫的生薑祛散寒邪,可能病情不致惡化。不過,一旦出現咽喉紅腫疼痛,身體發燒等「風熱感冒」症狀,喝辛溫的薑湯無異是「火上加油」,也難怪陳先生越喝喉嚨越痛,發燒更加劇。

更多呼吸道迷思 http://bit.ly/15QVbiW

 

 

 

相關推薦

球友蔡順雄揮桿動作球友揮桿分析蔡姓球友在揮桿過程中會出現上半身上仰的動作,以及手臂呈現我們所謂的「雞翅膀」狀態,造成這個狀態出現是因為上桿時只使用了手臂的力量向上舉起,以致手臂牽動身體往上。從鏡頭檢視會看到,整個身體呈現一直線的狀態在進行上桿動作。而這樣會容易造成擊球過程中容易擊中球體上緣,我們稱之...

閱讀詳情 »

年紀越大,飲食應減量?小心淪為隱性飢餓!台灣台北市一位50多歲的張太太,平常注重養生,吃蔬菜多於肉類,份量也刻意減少。近來受天氣炎熱影響,令她有些食慾不振,於是每餐調整只吃兩菜一湯,結果經常出現精神不濟情況,有次甚至忘記瓦斯爐上還在煮湯就要出門。家人陪同就醫檢查後才得知,原來身體不適是來自長期飲食少...

閱讀詳情 »

退化並不等於老化,更不一定等於失智!台灣一名高齡70多歲老翁,因漸進性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左腳不聽使喚,記憶力減退,家人以為爸爸開始失智,經醫院檢查,透過腦部核磁共振(MRI)竟發現右腦運動區長出一顆4至5公分的腦膜瘤。替該名患者診治的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院長蔡清標表示,腦膜瘤是僅次於神經膠質瘤,...

閱讀詳情 »

14歲的男孩Jonathan Pitre下週將會在加拿大為一萬六千名學生進行一場演講,在這場主題為「幫助他人」的活動中,Pitre將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勵志故事。 Pitre患有一種罕見的皮膚病,醫學上叫作大疱性表皮鬆解症EB,俗稱「蝴蝶」或「泡泡龍」。患者皮膚上會長滿水泡,疼痛難忍。尤其是在運動洗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