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理回饋療法 有效釋放壓力

生理回饋療法 有效釋放壓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0歲的吳先生,任職於知名大企業,平時對自我的要求很高,無論多疲勞都將所有目標視為挑戰。但近期身體出現腰酸背痛、肌肉緊繃,伴隨著偶爾的呼吸困難,完全無法放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吳孟璋表示,吳先生的案例是生活中常見的縮影,可以透過生理回饋身心療法,利用放鬆訓練,改善累積已久的壓力,重新找回活力。

案例中的吳先生,其家人發現他總是沒耐心、易怒、抱怨多,凡是急驚風,聊天時也常催促其他人快一點。在生活中還經常出現憋氣屏住呼吸或呼吸很短淺的現象。近期回到家後,感到肌肉緊繃、無法久坐、胸口悶等症狀,並且無法放鬆下來,透過生理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一直到醫院求診後才發現,身體累積的壓力過大,辛勤工作卻沒有發現,身體正傳達有關健康的警訊。

吳孟璋指出,類似的情況可以透過生理回饋療法治療,在許多領域如精神醫學、復健領域都有所應用,包括焦慮、緊張、緊張性頭痛、高血壓、失眠及身心疾病等。其原理是透過生理回饋儀,讓人體的生理活動訊號放大,如心跳、呼吸速度與深淺、身體末梢血流量、肌肉張力、膚電值以及腦波等,之後藉由視覺或聽覺方式回饋給個體。

這種透過具體量化的生理指標,類似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到,例如量體重發現體重過重時,就會產生一系列減重行為;或是觀察到跑步機上的心跳指數,進一步調整步伐或呼吸速度,產生有效的健康行為。在了解自我的生理狀態後,個體可透過放鬆訓練的學習,達到生理活動訊號改變,舉凡腹式呼吸、自我暗示、肌肉放鬆等,都可達到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8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86歲的孫越,曾是菸齡將近38年的老菸槍,10年前被診斷罹患「肺阻塞」,以為戒菸就沒事,但每年仍肺部反覆感染,多次高燒住院。他說,菸的傷害會糾纏一輩子,現在出門都要一定戴口罩,避免到人多場所,多喝水、勤拍痰,希望疾病不再發作。 10秒有1人死於「肺阻塞」 根據國健署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歷時長達3年籌備,「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終於成立,將延續林醫師生前守護民眾健康的俠醫精神,持續監督食品衛生安全政策及環境毒物公害議題,並推動食安制度改革與教育,喚醒消費者集體意識,進而翻轉台灣食安環境,讓民眾能吃得安心,未來不再活在食品安全風暴重演的陰影下。 食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糖尿病佔台灣人口盛行率約4%,年發生率約1%,45歲以上的男性為7.9%,女性更高達17.3%,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不容忽視。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葉峻榳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規則運動可減少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生率! 不到一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飲食要營養均衡才能有強健的身體,但是對於癌友而言,卻是個難題;不但在治療時會因為化療副作用而噁心嘔吐食不下嚥,在治療之後也會對於飲食有所忌口,甚至會害怕吃肉;對此,營養師提醒,癌友在治療中及治療後,營養要均衡,尤其是應該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身體才不致於虛弱,也才不會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