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本週美國各大媒體都有報導的一件事,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國童軍大露營,今年開始規定BMI指數超過40的人不得參加,32到39.9之間的必須提出自 己的醫療資訊以供審核。美國童軍組織表示提倡健康的身心是他們的宗旨之一,而且也必須考量參加野外露營活動的安全性。不知道美國胖童軍是否會因此控告童軍 組織歧視,因為最近兩項研究都說明光是父親吃多了就可能生出胖小孩,有肥胖基因的人對高熱量食物的誘惑簡直不堪一擊。

胖童軍不要來

2013年美國童軍大露營(2013 National Scout jamboree) 預估有3萬人參加,工作人員約7000人,訪客也將達5000人,為期10天的野外活動在西維吉尼亞州一處山上舉行,包含許多「高度探險活動」,例如泛 舟、攀岩、抱石(bouldering)、滑板、山地自行車、小輪車(BMX riding)、滑翔、4.8公里爬山遠足與900公尺溜索(zip line)。

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圖片來源: 2013 National Scout jamboree)

想必這是美國文化中的盛事,因為不但活動規模龐大,從1937年第一次舉辦以來共有七位美國總統曾蒞臨現場,因此今年主辦單位訂出了BMI指標做為參加門 檻,雖然強調這是為了促使大眾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也是為了避免在活動中受傷,但還是引起不少討論,有專家便表示與其禁止他們參加,不如調整項目或標準, 讓超重的人有戶外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得以朝向健康的生活邁進。

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圖片來源: 2013 National Scout jamboree)

胖童軍:都是老爸害的

BMI 指數40以上其實已經算是很重的,美國童軍組織的考量並非沒有道理,不過他們的決定想必會引很多胖童軍的抗議,而且他們現在有更多理由了。澳洲阿德雷德大 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一組研究團隊發表報告顯示,肥的公小鼠精子中有「分子證據」說明肥胖或其他代謝疾病可以傳給兒輩與孫輩,但效應遞減。研究報告主筆人 Tod Fullston表示,一個父親的飲食習慣會改變他的精子裡微RNA(microRNA)的組成,從而影響胚胎的形成,造成日後的肥胖或可能的代謝疾病。

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這項研究刊載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實驗生物學聯會期刊」(The FASEB Journal),指出對女性後代而言有較多變胖的機會,而不論男女,演變成類似第二型糖尿病的代謝疾病的機率也有增加,即使胖的公小鼠並沒有顯現任何糖尿病的徵兆。

Tod Fullston認為,如果在人體內也發生這些小鼠身上的實驗結果,代表我們還有一個尚未開啟的兒童肥胖研究領域;過往對於胎兒的健康,大家總是關心負責懷孕的母親的身體狀況,如今,對於父親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等等方面,也許同樣不能輕忽。

被害的經過

除了每個胖子的父親可能從此脫不了關係外,另一項研究則對FTO這個肥胖基因在人體內的運作過程有了更多瞭解。FTO是2007年幾項研究發現的肥胖危險因子,父母雙方都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擁有這種基因的人不但吃的比沒有基因的人多,平均體重也多3公斤。

但在那之後,對於FTO基因的運作方式一直沒有找到答案。最新一期的「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刊載了一份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驚人地指出,就算你吃飽了,FTO基因讓你更想吃東西,尤其是高熱量食物。因為FTO產生一種促進飲食的激素,讓人即使吃飽了,仍會感到饑餓。

Rachel Batterham的研究團隊找來359位正常體重的歐洲男人,其中有45人是同時從父母遺傳了FTO的高危險群,其他則沒有。研究團隊特別注意排除了一 些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例如教育程度。他們從中各選10人,在一次標準用餐的前後,分別問他們感到饑餓的程度。結果高危險群在餐後,覺得饑餓的程度與 血液中的促食激素都比其他人高。

下視丘也是幫凶

接著研究團隊讓另外24人在用餐前後,分別看一些高、低熱量食物或不是食 物的圖片,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腦部變化,同時也詢問他們的看法與抽血檢查。結果他們發現即使在用餐後,高危險群看著高熱量的圖片仍然覺得它 很吸引人,他們的腦部反應也與其他人不同,特別是主管飲食功能的下視丘。

這項研究同樣指出FTO會影響轉錄微RNA的過程,使得微RNA影 響了激素的生成。專業減重醫師Jeremy Korman對此評論說,根據這項實驗結果,未來可以研發控制促食激素的藥劑,但事實上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比方說腸道會釋出另一種「吃飽了,停止進食」 的激素,因此不能只管控制促食激素。他建議至少多吃蛋白質少吃碳水化合物,以降低饑餓的感覺。他們兩人也都同意像「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也是個辦法,因為它減少了生成促食激素的部位。

肥胖都是爸爸害的? 遺傳基因讓你無法對食物說不
▲經過「袖狀胃切除術」後,胃(本圖上半部)變得很小。(圖片來源: NCBI)

結論

  1. 研究證實父親的飲食習慣會透過精子影響兒輩與孫輩,讓後代容易變胖或其他類似第二型糖尿病的代謝疾病。
  2. 研究說明肥胖基因FTO產生的促食激素,讓人一直想吃東西,它也影響腦部,讓人就算吃飽了,看到高熱量食物還是想咬一口。
  3. 看完這篇文章請不要一拳打在令尊的大肚腩上,他也可能跟你一樣是被害人。

(封面圖片來源: 2013 National Scout jamboree)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在慣老闆、豬隊友盛行的年代,許多職場發生的委屈鳥事,往往被合理化,導致工作不開心。國衛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受訪時表示,這些職場主管利用職位優勢、制度漏洞來欺負員工的手段,都是一種「職場冷暴力」,如果放任不管,恐會像癌症蔓延,讓整間公司都無藥可救。他建議,除了辨別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40多歲的林先生近視650度,每天頻繁使用電腦或3C產品,一日開車行駛於高速公路上時,忽然左眼角湧進一堆黑點及泡泡,一下消失後又再出現。又有某天突然左眼出現閃電般的光亮,看東西出現兩眼亮度不同的色差,經衛福部基隆醫院眼科陳家祿主任診斷為左眼視網膜剝離,緊急安排手術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大家都怎麼選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民眾選購早餐的喜好及食品製作環境衛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市民最常購買的早餐前三名為三明治、漢堡及蛋餅,衛生局鼓勵民眾注意均衡飲食,優先擇取3低(低油、低糖、低鹽)1高(高纖)食物。打造食安資訊 提供揭露食材臺北市...

閱讀詳情 »

風靡紐約、日本的奇蹟「零位訓練法」,好萊塢女明星、頂尖運動選手搶著學。修身形、活氣血、釋放痠痛、減脂瘦身,4週讓你的身心回歸輕盈優雅體態!相信在你小的時候,不需要為了肥胖與身體痠痛煩惱。然而由於年齡增長與日常動作積累,你的身體部位逐漸變得萎縮,從原本應該在的位置上歪斜走位。肌肉為避免萎縮,會一直用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