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誰說吃零食只是會蛀牙?!

在我的門診,十位家長有九位知道零食或飲料對孩子的健康不好,但對其造成的傷害了解程度卻僅止於「蛀牙」、「影響食欲」、「肥胖」等,實在是低估了零食對孩童造成的影響程度。

誰說吃零食只是會蛀牙

 

誰說吃零食只是會蛀牙?!

今周刊健康部落格:撰文 / 健康醫點靈 / 2014/07/22

「過新年,大團圓,橘子紅包壓歲錢,吃了糖果嘴甜甜!」 這是我家兒童繪本裡的吉祥話,念起來挺有韻味的不是?但我卻對詩詞的最後一句話很有意見!唉,我知道講有關零食的話題看似老生常談,但我長久以來都「知難不退」,擇善固執,希望能喚醒大家對臺灣零食文化的重視。

誰說吃零食只是會蛀牙
在我的門診,十位家長有九位知道零食或飲料對孩子的健康不好,但對其造成的傷害了解程度卻僅止於「蛀牙」、「影響食欲」、「肥胖」等,實在是低估了零食對孩童造成的影響程度。


一般零食、糖果,或飲料的成分當中,最吸引人的三個成分就是糖、色素和人工甘味劑。糖提供了甜味,色素提供了五彩繽紛的視覺享受,而人工甘味劑則賦予了香味,造就了「色香味俱全」的舌間享受。我想應該沒有人還天真的以為,這些零食是用「天然的水果」加工製成的吧?別開玩笑了! 

「吃了糖果嘴甜甜」,所以當血糖上升的時候,也許對孩子會有些許鎮定安眠的效果,這也是許多家長使用零食的原因—把他們嘴巴塞住,讓孩子安靜一下。但這些蔗糖果糖吸收快,下降得也快,所以不久之後血糖開始偏低,孩子反而會出現躁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因此,吃零食常常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血糖低的時候沒有正餐可吃,只好拿出零食解飢,吃完不久血糖高起來,卻剛好碰上正餐時間,反而吃不下,就這樣週而復始。因此,常吃零食的孩子時常處於昏昏沉沉,或者學習力不佳的狀態。

如果時機抓得對,比如說飯後來點甜食,藉由肚子裡的蔬菜或五穀類食物緩衝,血糖的吸收不會這麼劇烈,尚可接受。

但大家卻忽略了一項事實:所有的糖果飲料,都是彩色的,也全部添加了人工色素。

為什麼要添加色素呢?我想別說小孩了,大人買飲料也是喜歡顏色鮮豔的包裝不是嗎?為了吸引兒童的注意,紅黃綠藍等色素,絕對是糖果餅乾的必備成分。然而根據二○○七年英國學者馬肯(McCann D)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凶手包括黃色四號、五號,及紅色六號、四十號等。嘿!慢著!這些不就是孩子最喜歡的「蘋果口味」以及「橘子口味」零食嗎? 

還沒完,除了過動症,還有過敏的問題呢!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咳嗽不容易好、氣喘控制不佳、異位性皮膚炎老是不會好、常常慢性蕁麻疹,當我詳細詢問之下,發現這些孩子因為怕過敏而不敢吃蛋、不敢吃海鮮,反倒是零食吃得不少!搞半天醫生家長都弄錯方向了,原來這些零食才是讓他們過敏體質始終無法控制的元凶! 

零食當中會引起過敏的物質非常多,包括黃色色素、紅色色素、防腐劑(苯甲酸鹽)、抗氧化劑、保存劑、人工甘味劑..族繁不及備載。相信我,您絕對不可能買到零食或飲料不含上述任何一樣物質,除非是自己親手做的。這些物質所造成的過敏反應,也不是到醫院抽個血、驗個過敏原就可以知道。它們大部分不是蛋白質而是化學物質,融入身體之後會引導免疫系統逐漸高敏感化,讓身體一直處於容易過敏、蓄勢待發的狀態,好像動員戡亂時期的緊張氣氛。這絕對是有些病人的過敏會好,有些病人卻老是不會好的關鍵所在!

家長還有一些另類的迷思,比如說看到「天然」、「有機」、「含維他命C」之類的字眼,就會被洗腦式的愚弄,以為這樣的零食沒那麼糟糕。

拜託,醒醒吧各位!它如果這麼天然、這麼有機,為什麼放久了也不會腐壞,顏色也永遠如此鮮豔,不像我自己削的水果會氧化變色?最天然、最有機、最富含維他命C的,就是削一顆蘋果,或吃一顆聖女番茄,這應該不會太困難。

零食飲料是這麼的糟糕,但更糟的是大家卻容許這些髒東西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尤其存在於學習、健康養成最重要的兒童階段!想起來真令人沮喪與憤怒。

有一次我到知名的兒童律動團體分享有關過敏的話題,講到這段零食對過敏的危害, 我試探性地詢問老師們使用糖果來獎賞好孩子表現的比例,發現現場八成的老師都害羞的傻笑,真是令人發窘的情境。別說兒童團體了,看看我自己的醫院,耶誕節聖誕老公公發什麼?糖果。過年發什麼?糖果!氣得我把一整盒診間的零食全扔到垃圾桶裡。但是還沒完,孩子上音樂課,領什麼獎品?棒棒糖。上體操課,點心是什麼?洋芋片。教會的主日學小朋友報佳音送什麼?牛奶糖!怎麼回事啊?大家不是都知道零食對身體不好嗎?為什麼快樂的場合卻老是存在這些東西呢? 

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這種「明知道這東西不好,卻拿來當獎品」的行為,正是幼兒學習到錯誤價值觀的第一步。拿壞東西犒賞自己,不但讓父母的教養出現漏洞,也進一步引導孩子未來偷嘗喝酒、抽菸、飆車、吸毒、開轟趴等放縱的欲望。當長輩朋友拿糖果給您的孩子時,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跟孩子說「吃一顆就好,不可以再吃」,對孩子而言,意思就是「原來爸媽告訴我的規矩,是隨情境可以不算數的」,請問將來還有什麼規矩是不能妥協的? 

不要再強詞奪理說小時候不吃零食,長大以後會瘋狂沉迷之類的藉口,這樣的說法不但沒有研究根據,只會暴露自己對孩子的教養無能為力。

家有家規,如何讓孩子在這麼險惡的環境中生存,卻可以保有自己的健康與父母的威信,是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課題。教導孩子委婉的拒絕零食,或者請他們道謝收下之後,交給父母丟棄,或者親自和老師表明不願意接受糖果餅乾當作獎品,更積極者願意提供好吃的水果或自製果凍當作替代品,都是對抗零食文化的好方法。我告訴自己,絕不雙手一攤說「好困難,我做不到」,以免將來我的孩子面對毒品的誘惑時,也對我雙手一攤,那時後悔就真的太遲了。

如此這般,我於是把繪本的童詩改成:「過新年,大團圓,糖果飲料我不愛,換來紅包壓歲錢! 」 (本文選自第11章,陳若雲 整理)

 

 

想看更多《今周刊》精采文章,快點下方連結!!

預約財富,三期《今周刊》免費試閱,詳情請按此http://goo.gl/2d2xII

誰說吃零食只是會蛀牙

 立即免費索取三期《今周刊》紙本雜誌

 

 

【 Life生活網取得《今周刊》授權文章專屬使用:原文詳載於《今周刊》。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新學期開始,僅剩半年的學測衝刺,緊張感覺已提前纏上了許多高三生。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許智堯醫師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升上高三後,變成不想上學或態度變得拖拖拉拉,除了傾聽談心,還要表示體諒,以免讓孩子的「情緒感冒」成為人生絆腳石。 心理壓力反應在身體上 許智堯醫師曾在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今年夏天爆熱,即使即將入秋還是有炎熱的秋老虎。根據國內最新氣溫統計,截止8月底,台北市氣溫攝氏35度以上超過74天,是去年全年高溫天數的一倍以上,預估今年可能突破90天。醫師指出,熱中暑死亡率高達7成,一旦體溫超過攝氏41度,合併意識不清等症狀,旁人應立即用冷水幫忙患...

閱讀詳情 »

什麼是鴨子坐法,就是圖上這種大腿擺內側、小腿擺外側,臀部貼地,從上往下看腳呈現W字狀,很多小孩和女生常常都會喜歡這樣做,可是其實這是一種很傷身體的坐法,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至於會有什麼傷害呢,小編下面就來細數給你聽   1. 造成脊椎扭曲 對小孩來說伸直背部的肌肉很重要,脊椎扭曲可能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為提升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能力,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接受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補助,開辦為期3個月的「105年度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房務服務人員訓練班」。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該院辦理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經驗豐富,擁有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全面性的服務,職訓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