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請小心!!皮膚起一粒粒可能是「糖尿病」!快檢查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

請小心!!皮膚起一粒粒可能是「糖尿病」!快檢查自己有沒有這些症狀!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征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1.全身或局部性瘙癢  

專家說,其實皮膚瘙癢是糖尿病的早期發病的癥狀之一,糖尿病患者發生皮膚病或是皮膚感染的很常見,有一些患者甚至是在皮膚科看皮膚感染時,才知道患有糖尿病。早期糖尿病人的皮膚瘙癢分為全身性或局部性,發病部位則不定,發病程度也不一致,但一般多發生於女陰、陰囊等部位,特別是女性外陰瘙癢更為常見。  

2.毛囊炎  

早期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濃度已經比正常人高,皮膚組織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發生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毛囊炎。皮膚上會出現痱子樣的炎癥。這些痱子樣的小疙瘩裡面有膿液,觸摸時會痛,把膿液排出後會愈合,但會反復發作,此起彼伏。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引起毛囊周圍炎,又叫做癤。  

3.出汗多  

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濕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是糖尿病的並發癥,患者應給予足夠重視。  

4.感覺異常  

四肢的皮膚時有麻木灼熱感,也有人四肢疼痛,穿衣服和蓋被子的時候疼得更厲害。長期高血糖可引起神經系統並發癥,但有些患者出現感覺異常後仍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5.皮膚皰疹  

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皮膚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膚上會長水皰,裡面有透明的漿液,多出現在手腳上。雖然水皰幾周內就可愈合,但會反復出現。

相關推薦

不想病的沒有尊嚴、自主權?《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今108年1月6日起正式上路。民眾只要提早預立簽署,即可表達自己未來若在特定的條件下,遭遇需接受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流體餵養情境時的意願與否。讓民眾能充分享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自主權利! 不想病的沒有尊嚴、自主權?《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今108年1月6日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家孩子常常發脾氣嗎?小心可能是太晚睡所致。孩童太晚睡,恐造成荷爾蒙分泌減少,不只影響身高、免疫力等,也可能因隔天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較易躁動、發脾氣;南投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洪麗珍指出,尤其許多家長因為忙碌等因素較晚睡,也讓孩子跟著晚睡,臨床上,就有不少因睡眠不足造成注...

閱讀詳情 »

做家事、工作時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拇指和手腕,造成疼痛腫脹、無法使力,小心長期下來演變成「肌腱滑膜囊炎」(俗稱「媽媽手」)。如果電療、超音波改善有限,目前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類固醇,即能有效治療,揮別惱人的問題。 「肌腱滑膜囊炎」(俗稱「媽媽手」)專指大拇指近手腕側的伸拇短肌腱,和拇指外展長肌腱之肌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民眾缺乏用藥正確觀念,除了喜歡在出國旅遊時購買藥物外,平時若是沒有服用完的藥物更可能存放在家中,認為可以「備用」;對此,臺中醫院藥劑科藥師侯芳敏提醒,大眾對於藥品使用應更小心,除了不可囤積之外,也不可將醫師開立處方藥混用,以免造成身體危害。自行就醫嫌麻煩 吃丈夫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