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戒菸仍會心肌梗塞? 家族病史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心肌梗塞總是來的突然又無法預測,讓不少民眾憂心忡忡!像是今年43歲、有家族病史的蔡先生,平時熱愛慢跑運動、也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但卻在40歲那年因心肌梗塞而被送至急診。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女性,但有家族史的民眾,發病年齡可能會提早許多!

平時有慢跑習慣的蔡先生,直到現在回憶起發病時的情形,仍然難以置信!平時有慢跑習慣的他,始終認為自己正值青壯年,也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因此雖然偶爾會有胸腹悶痛、易喘病症,仍不以為意。一直到某日慢跑完後,突然嚴重發作、喘不過氣,送至急診後,才被確診為心肌梗塞。

負責收治蔡先生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方志元醫師表示,自出生起,我們的血管壁上便逐漸開始堆積脂肪,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代謝能力、激素水準等指標下降,血管壁會逐漸形成阻塞而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

方志元醫師進一步說明,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是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風險的常見主因!患者會因無法正常輸送血流、提供心肌足夠的氧氣與營養,進而引發胸痛、呼吸急促、上肢疼痛、盜汗、嘔吐等症狀,這也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根據統計,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停經後女性,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而三等親內有早發性心臟病的民眾,罹患冠心病的年齡則可能提早許多!像是案例中的蔡先生,雖沒有抽菸等易導致心肌梗塞的誘發因子、平時也有運動習慣,但因有家族病史,發病時年僅40歲,比男性冠心病好發年齡低了5歲!

不過,有民眾質疑,既然做運動、不抽菸都無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那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到底該怎麼應對冠心病的發生?對此,方志元醫師強調,雖然醫師無法保證減少誘發因子就不會發病,但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蔡先生平常都會慢跑,也有遵照醫囑,避免危險因子,所以發病後才能被搶救回來。假設蔡先生有抽菸習慣,那後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而蔡先生在被送至急診後,醫療團隊先予以傳統金屬心臟支架置入手術,但症狀仍未消失、有部分血管未疏通;因此在主治醫師評估後,蔡先生便在第二次手術時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不只解決悶痛等症狀,回診時血管也已慢慢恢復自然原貌。蔡先生更開心的說,終於可以重拾慢跑樂趣,前陣子還成功挑戰馬拉松比賽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8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詹舒婷/台南報導】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2026年高齡人口會超過2成,代表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流行性感冒是台灣冬季盛行的傳染疾病,且流感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除了咳嗽、流鼻水或喉嚨痛等症狀之外,還會伴隨高燒不退、倦怠無力、肌肉酸痛等症狀,病程也比較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膽囊是人體重要消化器官,台灣每年約有千人罹患膽囊癌,但國內幾乎沒有針對膽囊癌的相關研究。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李美璇,測量血清中常見的金屬,分別發現12種及6種金屬與膽囊癌及膽結石有關;少見針對膽囊癌的分析,也讓這篇研究剛出爐不久,就立刻刊登在研究肝臟疾病的重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彰化報導】40歲李先生為1名鎖匠,幫人換鎖或打造精密鑰匙時,常需借助LED強光,並單眼直視鎖孔內構造,日前右眼霧茫茫,前往診所檢查後確診為白內障,且病灶位置就在眼中央,增加手術難度。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副院長暨眼科主治醫師林浤裕表示,鎖匠李先 生因長期使用右眼直視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花蓮、臺東地區兒少保護醫療中心計畫,連結花東兩地社政與醫療網絡合作,不僅舉辦包括驗傷採證技巧、保護個案共案輔導、心理創傷服務等二十八場次的交流研習會,還保護了三十二位的受虐兒。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主任張雲傑表示,過去這一年著重在醫療網路的連結與社工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