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敏與發炎副作用 刺青前要知道的事 | 健康達人網

過敏與發炎副作用 刺青前要知道的事 健康達人網

刺青的目的不同,各種刺青的樣式和部位也就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是就皮膚科醫師的立場,會將其分為專業與非專業刺青兩種。

非專業刺青大多是用藍色或黑色墨水直接刺入皮膚,花樣簡單,而且通常比較難看,沒藝術性。專業刺青則不同,不僅花紋樣式講究,顏色也相當多變,大略可分為紅綠藍黃黑棕白紫幾種顏色。

 

刺青的顏色來源

紅色:成分主要是硫化汞(mercury sulfide),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朱砂。其他的顏料還包括:有機色素、洋紅(carmine)、酯脂紅(cochinilla)等。

綠色:最常見的成分是氧化鉻(chromic oxide)或是含水的氧化鉻(hydrous chromium oxides)。這種顏料相當穩定,能耐酸,不溶於水、酒精及丙酮。其他的顏料還包括:翡翠綠(emerald green)、氯化銅(chlorinated copper)、三氧化鉻(chromium sesquioxide)。

藍色:主成分是鋁酸鈷(cobalt aluminate)。其他的顏料尚有:靛青(indigo)、苯二甲藍(phthalocyanine blue)。

黃色:常用的成分是硫化鎘(cadmium sulfide),但有時此種成分亦可在紅色試劑內發現。其他的顏料還有:檸檬黃(lemon yellow)、鉻鋅(chrome zinc)、氧化高鐵水合物(hydrate of ferric oxide)。

黑色:成分主要是蘇木(logwood)和黑色墨水。

棕色:主成分是鎘鹽及威尼斯紅(venetian red)。

白色:常用的成分是氧化鋅、氧化鈦和碳酸鉛。

紫色:主成分為錳。

過敏與發炎副作用 刺青前要知道的事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niko.chan via photopin cc

由以上成分分析可知,刺青的顏料是金屬、半金屬或有機化合物。這些物質刺入表皮後,有些具有特殊體質的人就會出現皮膚的症狀,特別是紅綠藍黃紫五種顏色,較常引起反應。

 

不同刺青可能引起的症狀反應

紅色的硫化汞可引起搔癢、濕疹樣肉芽腫、肉狀瘤反應等。接受紅色刺青的人,通常會與其相安無事多年,但在身體受到某種刺激如:刺青部位擦傷、施打含有汞成分的疫苗等,才突然出現上述的變化。

綠色的氧化鉻所引起的皮膚反應以濕疹為主,有人會因刺入綠色顏料而發生全身性濕疹,必須將刺青去除,濕疹才能根治。同樣的綠色顏料引起的反應,亦可在長達二十年後才出現。

藍色的鋁酸鈷所引起的反應有:發炎性反應及肉狀瘤樣的過敏反應,甚至有時鄰近的淋巴結亦可見到類似的變化。

黃色的硫化鎘所引起的皮膚反應,則是在曬過太陽後,刺青的地方會出現癢感及紅腫的現象。

紫色的錳所引起的反應是搔癢及肉芽腫。

除了恆久性刺青之外,現在亦流行暫時性刺青。暫時性刺青是用畫的,其原料是由一種叫散沫花(henna)的植物抽取出來的染色劑。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北美、印度及斯里蘭卡。這種染色劑內含奈二酮(2-hydroxy-1,4-naphthoquinone),可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嚴重時亦會造成全身性的症狀。

 

除刺青的雷射治療方式

去除刺青的方法最主要的還是以雷射治療為主,使用雷射的種類跟顏色有關,藍黑色可用波長 1064 nm 的銣雅鉻鐳射、亞歷山大雷射或紅寶石雷射來去除,紅色是用染料雷射或波長 532 nm 的銣雅鉻雷射,綠色則是亞歷山大雷射效果較佳。所有的雷射都需要多次治療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刺青除了在皮膚上色之外,並非全然無害,有些人還是會因此產生一些皮膚的症狀,而且要去除也需要花一番功夫,想要刺青的人最好還是三思而後行。

(封面圖片來源:liquidnight via photopin cc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產前多項健康篩檢可以提早得知寶寶是否有異常。(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在媽媽肚子裡就幸運找出病癥!一名高齡產婦36歲時了懷第三胎,擔心胎兒生長情況,所以在懷孕22周時選擇進行高層次胎兒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胎兒有主動脈窄縮的情形,進一步羊膜穿刺檢查,確定基因正常,只是...

閱讀詳情 »

▲老住持困擾了20年的「心事」,積極治療手術才終結心房撲動。(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投一名70歲寺廟住持,20年來心跳常高達100多下,經常感到心臟腫脹,吃藥也不見效,雖然嚐試以唸佛、禪修等方式,希望可減輕症狀,但仍覺得十分不舒服,只好一路忍了下來,直到日前被信眾建議...

閱讀詳情 »

▲重訓過度,越來越多人練出肩頸部肌筋膜疼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瘋健身,用力不當,竟練出滿滿「肌肉硬塊」疼痛又手不舉!一名24歲碩士生為了追求健美身形,即使課業繁重,每天下課之後仍往健身房跑,幾乎天天在做重訓,沒想到訓練過重又用錯力量,還以為痠痛才代表在...

閱讀詳情 »

痛風發作就像老虎扯關節! 緯來《醫次搞定》日前討論「痛風」主題,蔣偉文分享自己的痛風經驗:「當時為了追在pub當調酒師的老婆,我天天跑去喝調酒,結果某天夜裡竟被痛醒,腳大姆指的下面痛到無法踩地板,醫生告訴我罹患痛風,我自己超不能接受,印象中痛風是老人才會有的。」 醫生提醒,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常常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