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生絕不敢對你說的事實-->關於癌症的10個真相!這個一定要轉發!

醫生絕不會告訴你的,關於癌症的10個真相!請一定轉告!

醫生絕不敢對你說的事實-->關於癌症的10個真相!這個一定要轉發!

醫生絕不敢對你說的事實,來自日本的最權威癌症專家近藤誠,將為你揭露“癌症治療”的可怕真相!

1. 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為什麼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得了癌症之後卻撐不了多久呢?這都是因為他們接受了“癌症的治療”。只要“不治療”癌症,患者就會保持頭腦清晰的狀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要處理方法得當,身體也能活動自如。有許多癌症是不會痛的。真的痛了,疼痛也是可以控制的。

2. 如果你沒有出現痛、難受、吃不下飯等症狀,卻在公司組織的體檢中查出了癌症,那麼這個“癌”就一定是“假性癌”。光靠乳房X光片就能查出的乳腺癌也有99%是假性癌,但大多數患者仍會進行乳房切除手術,請大家多加小心。

3. 真性癌發現得再早也沒用。在第一個癌症幹細胞誕生的那一刻,癌症奪走宿主生命的時間就已確定下來,只不過因為發現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時間” 相應變長罷了。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看“10年生存率”,才能判斷一個患者到底有沒有被“治好”。

4. 手術是人工造成的重傷。做完手術後,體力會下降,身體會很容易受感染,還有可能留下終生無法治好的後遺症,死在手術臺上也是常有的事。要是醫生建議你做手術,那你最好仔細想一想,做完手術後會怎麼樣,想得越具體越好。而且手術很有可能激發癌症。醫學界有一種形象的說法:“一動手術,癌細胞就會大爆發,就會暴跳如雷。”因為手術會留下傷口,而傷口破壞了正常細胞的壁壘,血液中的癌細胞會乘虛而入,加速繁殖,最終大爆發。

5. 化療=劇毒。能用化療治好的成人癌只有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睾丸癌、子宮絨毛癌這4種,而這幾種癌只占所有癌症的10%左右。化療能否延長患者的生命還有待證明,而且藥物的毒性很強,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年齡越大,抽煙的時間越長,化療的毒性就會體現得越明顯。

5. 90%的癌症,無論治不治,生存時間都一樣。任醫學如何發展,真性癌都是不可能靠人力治好的。“癌症消失了”“奇跡般生還”之類的動人故事大多與假性癌有關。假性癌就跟臉上的痘痘一樣,不用管它,自然會消失,可醫生卻通過媒體大肆宣揚“我們把癌症治好了”。

6. 就算醫生確定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感覺不到痛苦,那還是靜觀其變比較好。如果你實在想治療,那就請好好調查一下,看看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

7. 手術成功了≠癌症治好了。就算手術做得非常完美,無懈可擊,貨真價實的固體癌也一定會復發。

8. 越是“先進”的療法,越要小心。很多技術明明還處於試驗階段,可一冠上“先進”二字,患者就會被牽著鼻子走。總之,請大家對帶有“先進”二字的療法多加小心。

9. CT檢查的做法是從360°全方位發射X光,拍攝出人體的橫截面。1次CT檢查的放射線劑量相當於普通X光片的200~300倍!1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足以誘發癌症。

10. 強化免疫力無益於癌症的預防和治療,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無效的。為什麼呢?因為免疫細胞的職責是攻打外來異物,但癌細胞是人體本身的細胞變異而成的,人類的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作敵人。癌之所以能長到直徑1釐米,之所以會被查出來,都是因為NK免疫細胞沒有把癌細胞當成敵人,這就是免疫系統無法殺滅癌細胞的鐵證。

我們應該怎麼做?

忘記癌症,別做手術,也別做放療,更不要做化療。等身體開始難受了,再想辦法緩解疼痛即可。如此一來,才能在最輕鬆舒適的狀態下延長生命。如果醫生沒有明說,那就不要去問,因為誰都不知道你到底能活多久。
無論患者得的是癌症還是其他疾病,都需要由醫生去完成治療行為。但患者沒有必要把決定治療方針的大權交給醫生,醫生也沒有資格對患者指手畫腳。

我們可以學習那些不斷滾動的石頭。滾動著的石頭是不會長苔蘚的。
只要多活動身軀,多轉動大腦,人體就不會生銹。
只要讓感情變得更豐富,每天都有喜怒哀樂,我們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就不會變遲鈍。
遠離讓你不愉快的事情,珍惜活著的喜悅。
 
恰如其分地活動手腳,動嘴皮子,轉動大腦,保持感情與感官的靈活。
經常走路,血液就會在全身運轉,不會滯留在下半身,血壓就會比較穩定。
哈哈大笑,有助於運動表情肌與橫膈膜,呼吸會變得更深,血液迴圈也會變好,連身體都會暖和起來。
多吃美味佳餚,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能讓心情變得愉悅,讓身體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提升意欲與情緒,如此一來,人生就會變得更快樂。
經驗告訴我,只要心情愉快,就會忘記小小的不適,癌症也不會大爆發了。
“不抑鬱”才是最貼合自然機理的、最偉大的保健方法。
 
文章來源:Giga Circle

 

相關推薦

▲每半年一次牙齒塗氟搭配正確的刷牙,孩子才能有效預防蛀牙。(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寶貝孩子的牙齒,放暑假有件事家長千萬不能忘記做!台北市衛生局今(2)日提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將於暑假期間舉辦6到12歲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該活動限設籍台北市市民,只...

閱讀詳情 »

▲高溫持續,7月頭一天熱傷害送醫就有22人次。(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熱壞人!衛生福利部今(2)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7月開頭第一天全台就已經有22人次因熱傷害送醫,由於氣象局警告未來一周仍然高溫,國健署特別提醒,想要預防熱傷害上身,得隨時隨地做好「保持涼...

閱讀詳情 »

吃完藥發現身上居然長出紅疹,可能是藥物過敏所致,該如何處理呢?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若發生藥物過敏的情況時,建議儘速回診請醫師更換用藥,並請醫師將本次過敏藥物註記於健保卡中,以免後續發生誤用的狀況。  發現自己藥物過敏了該如何處理才好?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藥物過敏時可採取以下作法: 首先,若發...

閱讀詳情 »

▲健保7月給付新藥。(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俗稱「泡泡腎」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有二分之一的遺傳機率,病人因為囊泡生長及腎功能持續惡化,最終都得走上洗腎一途,但擺脫過去無藥可用的困境,健保署今(1)日正式把新藥納入給付,針對已中度腎衰竭患者,用藥可減緩進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