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要!這些年我一直喝錯的『湯』!喝湯的十二個誤區 不養生反傷身!(歡迎分享)

喝湯的十二個誤區 不養生反傷身

重要!這些年我一直喝錯的『湯』!喝湯的十二個誤區 不養生反傷身!(歡迎分享)


誤區一、蔬菜營養豐富湯中加蔬菜越早越好

搭配肉類一起熬湯的蔬菜比如白蘿蔔等,雖然其水溶性維生素可以有一部分溶解到湯中,但因為加熱時間長,大部分已經被破壞掉。所以,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免維生素C被破壞。


誤區二、湯的精華在湯純喝湯就好

一般人認為湯經過燉煮後,營養精華都在湯內,所以喝湯就好!其實,不管是煮雞湯、牛肉湯、魚湯等,就算是熬煮數小時,湯很濃郁,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僅喝湯不吃肉很可惜。


誤區三、用餐最後才喝湯

西餐的出菜順序是先喝湯,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國菜則是把湯放在用餐最後。由於此時多已吃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並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健康且有減重效果。


誤區四、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攝氏60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建議等湯稍涼再喝湯,較健康。


誤區五、愛喝湯 一餐可喝好幾碗

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普林,則不能多飲,尤其是患有痛風、腎髒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誤區六、用湯泡飯吃

用湯泡飯,由於米飯泡軟易吞,往往懶得咀嚼就快速吞嚥,增加胃的消化負擔,長期下來將引發胃病。所以,吃湯泡飯是不利健康的。


誤區七、晚餐喝湯是三餐最佳時刻

營養師解析:湯的營養價值較高,若是晚餐愛喝湯,距離睡覺時間近,非常容易導致發胖。午餐時喝湯,吸收的熱量最少。因此,為了防止發胖,不妨選擇中午喝湯,而晚餐則不宜喝太多的湯。中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新陳代謝。


誤區八:喝骨頭湯能補鈣

“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並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裡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曾經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誤區九:人人都能喝濃湯

並非人人都能喝這些美味的老火湯,像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因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經過肝臟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因而過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湯的鮮美還與湯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關,這些都不利於糖尿病病情控制。


誤區十:煲湯越久 營養越好

廣東人有煲“老火湯”的習慣,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所以,“老火湯”往往一煲就幾個小時。其實,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只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因此,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兩小時以內為宜。

 

誤區十一:喝湯速度快

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誤區十二、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面。

重要!這些年我一直喝錯的『湯』!喝湯的十二個誤區 不養生反傷身!(歡迎分享)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瘋傳!吃了半輩子蛋糕現在才發現!!

竟然一直都是切錯了...一定要看!(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951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慢性腎臟病治療新福音!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好好控制,否則惡化恐進展至洗腎,甚至增加心臟疾病早死風險。所幸,知名英國國際大藥廠日前宣布,針對慢性腎臟病的第三期臨床實驗,其SGLT2抑制劑因效果顯著提早結束。該藥廠生物製藥研發執行副總裁Mene Pangalos表示,接受SGLT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疫情指揮中心擬定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希望避免近距離接觸,減少感染風險,最近許多醫院診間也隔開了醫師與患者的距離,醫師與病人之間也必須距離1.5公尺,加上醫師戴上口罩,只是問診沒有實際接觸到醫師,讓不少患者感覺有點空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會早點接受手術。」一名58歲男性陳先生(化名),一年前發現右眼常常對不到焦,伸手時竟拿不到物品,看東西完全靠左眼,影響日常生活,被確診為白內障,因為錯誤認知且恐懼手術,以為藥物可以逆轉,拖了很久才接受手術,所幸開刀之後恢復正常視覺。白內障點藥無法痊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明明是同樣的藥物,有些人不會過敏,有的卻用藥後出現紅疹?研究指出,這可能與基因有關。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引發藥害賠償的痛風治療藥物Allopurinol、和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這些特殊藥物過敏反應與體內基因有關。所幸,隨著醫學研究向精準醫療邁進,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