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間質幹細胞 退化性關節炎最夯療法

間質幹細胞 退化性關節炎最夯療法

(醫美時尚​No.124)

撰文/陳德福.整理/高芷瑩

再生醫學的興起,是醫學界近十數年來的新躍進,在骨科新興治療項目中,採用幹細胞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最為熱門,一些論文發表相關動物實驗研究成果,或人體臨床試驗,採用不同來源的自體或異體幹細胞來治療膝部關節炎,經體外增生到足夠數量後再注射到膝關節內,都呈現相當不錯的成效。幹細胞的發展,一直是日本安倍內閣積極推動的國家重點策略,日本現在有越來越多診所,提供幹細胞的再生醫療。包括過去只能進行手術、安裝人工關節來治療的退化性關節炎,現在都可以運用幹細胞治療來改善。

骨關節炎為何被稱為「不死癌症」?

人體關節的軟骨若使用過度,容易導致磨損、變形甚至退化,因此骨關節炎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病變,運動員及老人為兩大好發族群。退化性關節炎中,又以膝關節炎最為普遍,隨著現代人肥胖人口增加、錯誤的運動姿勢及遺傳等因素,骨關節炎的患者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變形等,早期的病徵表現為提重物、下蹲、上樓或下樓時膝關節感到疼痛。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在臺灣65歲以上長者的發生率,約為60%~70%。骨關節疾病是一種難纏的疾病,不僅活動處處受限,更嚴重的時候,甚至不良於行,形同殘廢,讓人痛不欲生,因此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現行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

現行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藥物和保健品只能產生緩解的作用,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全關節置換手術後恢復時間長、風險高且壽命只有15年,無法一勞永逸;用自體軟骨修復需要進行兩次手術,組織結構的耐受力又十分有限,也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損傷。

「關節軟骨」一旦磨損,就無法再生了嗎?

膝關節是人身體中較大且複雜的屈曲關節,在承受幾乎全部體重的同時還要擔負起腿部的各種運動。如果不注意保護膝關節,很容易導致損傷,以及發生各種炎症。正常的膝關節有一層薄薄的軟骨,軟骨就像骨頭與骨頭間的「潤滑劑」,如果沒有它的保護,走路時就會骨頭磨骨頭,由於骨膜上神經和血管豐富,所以退化性關節炎發病時,患者會非常疼痛。令人遺憾的是,軟骨一旦受損,幾乎沒有再生能力。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切勿延誤就醫

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也是如此。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使嚴重受損的膝關節軟骨完全恢復正常,患者要減輕膝關節炎的症狀,在發病早期就應聽從醫師的治療,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及從事適合的運動,並配合藥物治療,好好保養膝關節,應可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倘若膝關節炎已惡化到後期,往往只能依賴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來減輕疼痛了。

間質幹細胞可促進關節軟骨修復,再生膝蓋軟骨

目前對骨關節疾病的治療僅局限於基本的止痛或者關節置換手術。由於關節軟骨無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自身修復能力很差,關節軟骨一旦損傷即很難修復,近年來幹細胞的發展研究,對於促進細胞再生頗具斬獲,其方法是由患者自體組織提取幹細胞,待增生到足夠的數量,移植到關節軟骨,此療法是再生醫學最新的療法,間質幹細胞具有增殖成軟骨細胞的能力,所以,用間質幹細胞治療軟骨損傷不僅效果好,而且延緩需要置換關節的時間,同時也保持了關節軟骨的壽命。自體間質幹細胞應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是根據「再生醫學」理論輔以「臨床實證」的結果,軟骨組織的修復和再生需要各種細胞要素,才能幫助患者達到軟骨修復與再生,唯有給予健康的軟骨細胞,才能真正達到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目的。

目前已有治療關節的生物製劑被核可販售,也有國家已經開放關節幹細胞的治療,如:越南等國。台灣的患者,想要接受相關的治療,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即可能實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0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患者不願意回診就醫,與去年同期相較,4月門診急診就醫人數少了400萬人次。醫師提醒,癌症病人免疫系統較弱,特別是化療、放療期間,建議照顧者接種肺炎、流感疫苗等預防針以降低傳染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昌芳指出,癌症患者的回診、持續治療有其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由於媒體的宣導,人們都知道骨骼、關節會退化,骨骼的退化就是骨質疏鬆,而關節的退化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皆有相對的商品在販賣。肌腱退化由於沒商品可賣,所以這樣的觀念就沒人宣導。因此人們常常忽略肌腱也會退化,而肌腱退化也是造成爪狀趾的元兇之一。專精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於《自己的腳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美國拉霍亞過敏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則有助於他們康復。至於部分從未被感染過的受試者,也有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的關係。 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不管感染哪種病毒,都需要T細胞的協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蠔菇、杏鮑菇等側耳屬真菌,是相當常見的食用菇類,也稱為食肉真菌,科學家發現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的菌絲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但是目前科學家對此快速麻痺的機制所知甚少。中研院研究員薛雁冰與研究團隊,找到食肉真菌捕捉線蟲的機制並發表論文,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