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漏對策! 靠「凱格爾運動」訓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尿失禁雖不致威脅生命但卻令人困窘,容易造成病患身心上的負面影響。然而,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地區尤其常交通擁塞,為了避免出門塞車或擁擠時尿急卻不方便如廁時的困境,醫師建議大家,除了出門前先排尿外,也可以「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群對尿道的閉鎖功能。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同時也時該院尿失禁暨排尿障礙中心主任的孫茂榮醫師表示,當尿液會不自主流出,就可稱為「尿失禁」;嚴格來說,尿失禁只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上,也並非正常老化的過程,只是年長者比較容易有這類困擾。

孫茂榮醫師指出,約有10-30%老年病人會有「壓力性尿失禁」(當肚子突然用力,如咳嗽、打噴嚏、跑跳或提重物的時候,會不知不覺的漏尿)和「急迫性尿失禁」(常有突發性的急尿感,必需立即去上廁所、有時還沒跑到廁所前,尿液就忍不住先洩漏出來)的其中一種或同時患有兩種。據估計,60歲以上男性約2成為此困擾,而60歲以上女性比率更高達3成8有尿失禁症狀。

孫茂榮醫師因此建議大家,下次尿急時,別急著跑廁所,先停下來,可能的話先坐下來,全身放鬆,並快速收放骨盆肌數下,這樣尿急感將逐漸消失,逼尿肌的收縮也會被抑制,接著只要再以一般步伐走到廁所如廁,就可訓練骨盆肌。

孫茂榮醫師進一步說明,收放骨盆肌也就是所謂的「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又稱為「凱格爾運動」) ,是尿失禁最重要的第一線保守治療,是1948年美國婦產科醫師Dr.Kegel為預防產後婦女尿失禁所設計的運動訓練。主要是藉由正確且規率的運動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群對尿道的閉鎖功能,進而達到緩解頻尿、急尿感,並預防、改善及治療尿失禁的目的。

孫茂榮醫師也強調,尿失禁雖然是令人困擾的問題,但只要透過專業診療及衛教、有計劃的排尿訓練與骨盆底肌肉運動、磁波治療及手術、持續復健與心理建設,就可改善絕大部分的頻尿急尿問題,還給患者輕鬆無礙的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8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本土藥廠頻頻出包,食藥署公布杏輝、世達以及博謙生技等3家製藥廠嚴重違反GMP,依照藥事法規定,最高可處以200萬元,未來將無預警複查,若未見改善,則再罰20萬至500萬,若持續不改善,嚴重者將撤除GMP認證,甚至撤照。 食藥署在網站公告嚴重違反GMP藥商,杏輝藥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育兒秘方百百種,許多老人家總習慣餵嬰幼兒喝蜂蜜水、葡萄糖水,希望孫子排尿順暢,皮膚紅潤細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醫務長、小兒科醫師吳文豪則提醒,純母乳哺育的寶寶不必額外補充水份,4至6個月大時,則可喝些純蘋果汁、柳橙汁。 食藥署網站「闢謠專區」,有人詢問,「家中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本國籍30多歲女性(案518),今(2020)年1月至菲律賓工作,9月18日返台。曾在菲律賓工作確診後治療 返台自費檢驗又呈弱陽性 指揮中心表示,個案在菲律賓工作期間,曾於6月19日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習慣養成與行為成癮也和基因有關。陽明大學研究團隊找到調控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神經元分化與遷移的關鍵基因,不僅解答掌管動作習慣與動機情緒的神經元是如何形成,也破解其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分子機制。 位於大腦深部1群神經核組成的基底核,是掌管動作學習、獎勵、動機、情感以及自主運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