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8歲學生罹口腔癌 竟是智齒惹禍!

18歲學生罹口腔癌 竟是智齒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常被牙醫師建議智齒應儘早拔除嗎?其實背後可是有原因!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顎面外科夏毅然主任指出,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是最晚生成牙齒,常因生長空間不足導致無法正常萌發,甚至長歪,不僅不容易清潔,也容易誘發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等問題,甚至高達81%以上可能連帶影響周邊牙齒健康,即使沒有長歪,若反覆刮傷周圍的口腔黏膜,也可能埋下癌變風險。

頸部下刀再截取小腿骨修補 口腔癌術後未留疤痕 

一名18歲游同學,近來因右下顎疼痛赴牙醫看診,經檢查發現右下智齒因無法正常生長,有發炎情形,但拔除智齒後傷口卻持續悶痛並伴隨麻刺感,且接受消炎止痛治療仍無法改善,只好轉至醫院檢查,經醫師將發炎組織取樣化驗,確診為口腔癌。夏毅然主任表示,考量患者年紀輕,手術造成巨大傷疤恐影響身心,因此由頸部下刀,翻開皮膚再切除癌變的下顎骨並截取小腿骨進行修補,術後不僅未留疤痕,至今追蹤七年也未復發。

90%以上智齒都需拔除 16至25歲最佳拔牙年紀

夏毅然主任說明,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被拔除,最佳拔智齒的年齡則為16至25歲,主要因這時智齒剛萌發不久,牙根尚未發展成熟、齒槽骨質鬆軟,因此較容易拔除,不過拔牙後難免腫痛,只需按醫囑定時服用消炎止痛藥。

此外,也有患者因智齒位置太接近神經,拔牙過程不免傷及神經造成顏面麻痺,通常約1至3年即可恢復,不需過於擔憂。

拔完智齒感到不適要注意 必要時應盡快就醫

不過若為完全深埋在骨頭內的智齒,因不會有蛀牙或發炎的風險,可暫時先不拔除,但仍有3%的機率可能轉變為囊腫,或轉變成口腔癌,因此定期檢查仍是關鍵。夏毅然主任呼籲,若拔完智齒後感到不適,且長達兩星期以上遲遲未緩解,則應提高警覺,必要時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避免症狀加劇,誘發疾病。

【延伸閱讀】

舌麻、嘴破遲遲好不了? 「5大症狀」揪口腔癌

拔完智齒後 鄰近牙齒鬆動怎麼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30歲以上的婦女,占四分之一都曾有尿失禁的症狀出現;醫師指出,婦女尿失禁雖然是小病,但嚴重時仍會影響日常生活,使患者感到困擾,其實,只要透過微創手術的幫助,就能有效治療症狀。1名68歲婦女,只要一起身走路,就出現嚴重漏尿的現象,甚至咳嗽時也會漏尿,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心血管疾病患者想要降低發作機率,其實要從吃對食物開始做起!彰化市秀傳醫院營養師王馥祁指出,像是冬天容易進補身體取暖,這就可能不小心誘發疾病,其實只要避開紅燈食物,多以綠燈食物為主,就不怕病從口入。但到底哪些屬於綠燈食物呢?王馥祁營養師,包括具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的深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你吸菸嗎?那就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一族而不自知!臨床顯示,九成COPD是吸菸或二手菸暴露所造成,但卻有八成吸菸者對COPD威脅渾然不知;有鑑於此,董氏基金會在「華文戒菸網」推出「COPD專區」,民眾可做自我檢測,以期及早發現,即時就醫診治。台大學校長楊泮池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健保卡不只是看病時得用到,甚至已成為代表身分的第二證件,一旦遺失,還真是得要馬上辦理補發;根據健保署統計,一年換補發健保卡就高達100萬人;為方便偏鄉民眾換發健保卡,新北市衛生局與健保署協商,結合瑞芳、貢寮、三芝、平溪、石門、坪林、金山、烏來、萬里及雙溪等10個區公所,即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