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3腦動脈瘤破裂非死即殘!最新治療遠離死神威脅

2 3腦動脈瘤破裂非死即殘!最新治療遠離死神威脅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腦動脈瘤俗稱腦血管瘤,有如「腦中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很可能會直接要命!一名66歲家庭主婦,日常生活規律,沒有高血壓、抽菸等惡習;偶然於健檢發現腦中有顆1.3公分的大型腦動脈瘤,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治療,術後短短3天即可出院,3個月後回診追蹤,腦動脈瘤幾乎消失不見,遠離死神的威脅。

每100人中2~5人有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其實離你我一點都不遠。研究顯示每100人中有2-5人有腦動脈瘤。耳熟能詳的女星莎朗史東,因腦動脈瘤破裂而鬼門關走了一遭,整整做了2年的復健,才得以重返大銀幕。

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育弘指出,腦動脈瘤是指血流壓力衝擊局部較脆弱的血管壁,而在血管壁形成血泡樣的突出。一般來說,透過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的高階健檢才會發現,高血壓、抽菸、一等親家族史,都是腦動脈瘤的高危險族群。


2 3腦動脈瘤破裂非死即殘!最新治療遠離死神威脅

腦動脈瘤破裂 2/3病患非死即殘

「腦動脈瘤如同腦中未爆彈!」許育弘醫師強調,腦動脈瘤可怕之處為位於腦部深處,絕大多數病患在破裂前並無症狀,因此都不自知。當動脈瘤越大,血管壁就越薄,也越容易破裂。 

臨床上,腦動脈瘤破裂病患中,1/3患者死亡、1/3重度殘廢,能夠康復出院者僅有1/3。許育弘醫師表示,目前治療腦動脈瘤的方式,包括:傳統開顱手術、微創血管線圈栓塞手術,以及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其中傳統開顱手術的風險高,微創血管線圈栓塞手術對於大型動脈瘤的復發率較高,而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密網導流支架是目前最新的手術方式。

治療腦動脈瘤 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大幅改善效果,降低手術風險

許育弘醫師說明,傳統開顱手術是將病患的頭蓋骨打開,再撥開層層腦組織及腦血管,並利用金屬夾夾閉腦動脈瘤。微創血管線圈栓塞手術是透過從鼠蹊部置入導管,再將白金線圈填塞腦動脈瘤,兩者都可以阻絕高壓血流衝入動脈瘤內。

新一代血流導向裝置則是透過導管置入密網導流支架,密網的優勢是可阻擋高壓血流衝入動脈瘤內,將血流導入正常血管,有效緩解瘤壁承受壓力,腦動脈瘤就會慢慢萎縮,直到消失不見,不但大幅降低手術風險,且安全性高,適合超過1公分以上的大型腦動脈瘤,尤其是位於內頸動脈的腦動脈瘤。

遠離腦動脈瘤 定期健檢很重要

事實上,腦動脈瘤的真正病因不明。許育弘醫師建議,遠離腦動脈瘤,定期健檢、避免抽菸、控制高血壓,才能避免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延伸閱讀】

防《機智醫生生活》劇情真實上演 「這手術」治腦動脈瘤

中年女頭暈查出腦動脈瘤! 新血流導向裝置來助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感染人數相當少,保留了相當的醫療能量給患者,讓他們在最大醫療能量下接受治療到康復,但各醫院可能都因新冠肺炎產生財務困難,不論門診、手術、住院病患都大量減少,自然大幅影響收入而無法繼續維持運作,台灣大學公衛系呼籲,後新冠時期醫療體系恐怕需要新方式,遠距就醫可能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1)日再度0確診,本土案例連續29天沒有新病患出現,但仍傳出不幸消息,台灣第197例患者(40歲男性),使用葉克膜將近1個月,肺部功能仍然無法逐漸恢復,疑似因細胞免疫激素風暴與出現併發症,導致全身器官衰竭與敗血性休克,在5月10日病逝,同時染病妻子(第202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社區新冠疫情保持安全穩定,連續29日沒有本土新增病例,繼中職開放球迷入場看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宣布,開放250人以下能保持安全距離集會聚餐(婚宴等),安排妥善餐廳,將會給予認證,讓民眾能有依循憑據。另外,面對邊境何時陸續鬆綁,現在要有答案恐怕太早。 250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2歲的廖小姐,數年前與先生共同創業經營咖啡店,兩人也早在結婚時達成為頂客族的共識。由於店內產品廣受好評生意相當不錯,還在前年新開了1家分店,事業有成也樂愛享受生活的她,在去年年初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左側卵巢有1顆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大小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