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4節氣「大寒」過後迎新春! 中醫師教你體內除舊佈新

24節氣「大寒」過後迎新春! 中醫師教你體內除舊佈新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1個節氣(1月20日至2月3日),為1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代表冬季即將結束,準備進入生機盎然的春季了。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這裡的「精」指的是我們維持生命的能量,意思是如果我們沒有在這個時節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在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因此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保陰潛陽的原則,來鞏固體內的陽氣。


「心腦血管」及「關節病變」疾病 大寒節氣容易好發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尤其帽子和圍巾)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中醫師吳宛容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也會使身體的筋骨緊繃,引起疼痛和僵硬。


「大寒」時期宜「平補」 腎虛者別錯過最後機會


由於冬季是補腎的最佳時候,腎虛的人還來得及在「大寒」節氣趕上補腎。補腎,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腎陽虛,還是腎陰不足。


吳宛容指出,如果常感覺畏寒、腰膝酸冷、帶下稀多或夜尿多、月經不規則或量少則是屬於「腎陽氣虛」,可多食用桂圓、黑芝麻、核桃、黑豆、羊肉等;若有失眠盜汗,口乾咽燥,腰膝酸軟,月經過少或崩漏的現象,則屬於「腎陰不足」,可多食用山藥、黑木耳、白木耳、蓮子、百合等。


寒冷會使胃腸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食火鍋補品,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吳宛容強調,大寒時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調整為「平補」的方式,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是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酌量加入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


吳宛容補充說明,大寒這時候如果體質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注意更不要刻意進補,要逐漸開始向清淡飲食轉變。大寒節氣飲食宜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轉為「白蘿蔔燉牛肉」或用「白蘿蔔羊肉湯」或「何首烏雞湯」等平補飲食較適合。


睡前「泡腳」、按摩「穴位」 祛寒助眠、增強免疫力


腎經起於腳底,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所以足部的保暖至關重要,建議腎虛患者可以睡前泡腳20分鐘、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3分之1處),睡覺時並穿上襪子保暖,來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命門腎火為生命之源,可以用按摩方式來暖腎助陽。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的「命門穴」(位於脊椎上,第2腰椎下方,前方對應肚臍)及「腎俞穴」(命門旁開1寸半,約2指幅寬)。


俗諺道:「大寒過年。」除了在大寒時節抓住冬季最後的機會補腎藏精,身體和心理也正好在此時除舊佈新,迎接新的1年。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行政院會最近將審議《再生醫療三法》,台灣藥學會、台灣臨床藥學會、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台大藥學專業學院國際藥政法規研究平台等單位7日上午齊聲呼籲,政府應將「再生醫療使用的細胞製劑」視為藥品,不該改為產品,否則等同於忽視藥師的調劑能力,與國際規範背道而馳。 為了讓國內患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本土確診數與日俱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4/7)公佈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例,境外移入149例。17縣市都有確診者,包含台北87例、新北111例、高雄59例、基隆41例等,傳染源有許多不同,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幾個都是娛樂圈相關場所群聚,包含基隆、高雄應注意,未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再度升溫,連日破百的本土確診個案引發不少民眾擔憂,加上清明連假回家人潮,確診者足跡遍佈全台,政府應對疫情的相關措施備受民眾關注。而日前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中公佈有關「輕症在家隔離」規劃,引起廣大民眾討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邀請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出席,他以民間醫療院所代表之身分,強調目前的整體作戰方向為「重症清零、保持醫療量能」。同時引用美國CDC數據,呼籲各界及早接種疫苗。 近期COVID-19的疫情在台灣延燒,今日的確診人數破500人,本土病例新增近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