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歲女童卵巢畸胎瘤 占滿骨盆腔腹脹如鼓

  1名3歲女童肚子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竟有1顆卵巢畸胎瘤,因扭轉而造成疼痛。醫師提醒家長,家裡如有小女生,可以經常觸摸孩子腹部,觀察是否出現硬塊,或常因腹痛哭鬧。

  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指出,常見的卵巢良性囊腫包括畸胎瘤、功能性囊腫和巧克力囊腫,其中卵巢畸胎瘤多屬良性,僅百分之1為惡性,好發年齡約10至30歲,發生在3歲女童身上實屬罕見。

  陳泰昌表示,卵巢畸胎瘤初期症狀不明顯,以該名女童為例,觸診時發現腹部有硬塊才發現異常,如果出現腹脹、下腹痛、嘔吐等,代表出現急性破裂或扭轉,須立刻開刀,才能保全卵巢或性命。

  女童父親描述,去年12月中旬,女兒無精打采,講話有氣無力,卻又無法完整表達自己哪邊不舒服,至診所看診,細心的醫師經由觸診,發現女兒腹部似乎有硬塊,經灌腸後排除便秘因素。

  轉診至台北某醫學中心做進一步檢查,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卵巢畸胎瘤合併扭轉,必須立即動刀,當時醫師建議,以傳統剖腹手術,或一般三孔腹腔鏡手術來切除卵巢,但女童父親擔心女兒生育功能受到影響而有所遲疑。

  陳泰昌解釋,女童年紀小,卵巢不到1公分,但右側卵巢卻有1顆5乘5公分大的畸胎瘤,體積幾乎占滿骨盆腔,多數卵巢畸胎瘤治療使用開腹手術,並將卵巢完整切除,但將影響生育功能,且傷口長約8公分,較痛、恢復期也長。

  經過評估,最後選擇單孔腹腔鏡手術,從肚臍中下刀,開1個約1.5公分的洞,完整切除畸胎瘤,無需切除卵巢,也不會破壞周圍組織,加上住院時間短,疼痛感更輕微。

  陳泰昌提醒,卵巢畸胎瘤難以預防,通常是在例行性檢查或出現症狀後才被確診,成年女性如果經常腹痛,應接受超音波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外傳今(24)日起天天都有疫苗到貨,消息是真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主持疫情記者會上證實,詳細的時間還沒有辦法證實,不過,確實這2天陸續會有疫苗會到,他還特別補充「我指得不是今天、是今天過後」。 根據媒體披露,今起3天將有疫苗天天到貨,包括明天將有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病毒太狡猾,打過完整兩劑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在台灣國境也越抓越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光是7到9月的境外移入個案當中,就有超過2成以上屬於「突破性感染」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鴻騰驚傳有一名研發工程師用集團研發中的試劑唾液快篩陽性,緊急通報,但後續兩次PCR檢驗卻又陰又陽,加上血清抗體檢驗為陰性,讓指揮中心昨只得宣布「暫不研判」為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下午公布最新判定結果,最終判定為陽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行政院今(24)日在立法院再提出「3+11」補充報告,但爭議仍不斷,繼上午吐出「3+11和800條人命有什麼關係?」之後,曾說過為3+11負責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主持疫情記者會時,被媒體追問這句話是否是卸責時,態度仍然強硬,強調「硬要聯結要有證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