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台灣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約11.9%,平均每10人就有一位有腎臟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邱怡文提醒,40歲過後有超過一半的人,腎臟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又有慢性病如三高或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退化速度會更快。

邱怡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退休老師60歲,因罹患糖尿病長期定期追蹤,後來發現蛋白尿的情況嚴重,腎功能表現僅剩60分,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可能不到70歲就要洗腎。

所幸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治療藥物,原本用於糖尿病降血糖,後來發現對於心臟、腎臟都有非常好的保護機制,也能減少心臟、腎臟壓力。這位退休老師在進行治療後,追蹤3年發現腎功能每年下降不到1%,狀況控制良好。

警訊不明顯定期檢查是關鍵
腎臟問題因為警訊不明顯,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甚至會惡化到就醫可能就需洗腎。但若沒有定期檢查,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的變化,直到出現不適症狀時,有可能腎臟功能已經敗壞,需要透過洗腎才能維持生理機制。
臨床上主要是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評估腎臟功能,一旦低於60以下就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事實上應該要更提早檢查,並提早介入治療,尿蛋白就是腎臟是否出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
若罹患腎臟病,平時飲食要注意少鹽、少糖,用好油,盡量以水煮替代煎或是油炸,已經有慢性病腎病更要遵守營養師的叮嚀,控制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取量。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慢性病患通常罹患重病機率較高,更要留意防範。

邱怡文醫師特別提醒,除了有腎臟病家族史之外,有服用多種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每年應追蹤一次腎臟功能,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成年人,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抽血、驗尿監控腎臟功能,65歲以上尤其更需要。
而在用藥上也要遵守醫囑,要依據病患個人情況、每年腎臟功能下降速度等綜合因素,由主治醫師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延緩腎臟惡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胡照鑫、程子奕 / 台北報導 台灣夫妻不孕症的比例高達15%,不孕症的治療變得尤為重要。生殖晶片的研發,突圍傳統取精技術的障礙,用更快速且方便的操作方式來提取精子,增加人工生殖成功率,造福不孕症家庭。好孕行生醫執行長鍾成晏博士透露,除了美、日,台灣將是全球第三個研發出高品質細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中以下學校延後4天至2月22日開學,擔心新型菸品滲入校園,來自台大、榮總、成大醫院等全台各大醫院有13位專科醫師今(20)日宣布公益投入「台灣拒菸聯盟」網路專頁,將合力翻譯、撰寫國際最新菸害防制研究報告,讓學校師長面對學生接觸新型菸品時能主動出擊防範。 「台灣拒菸聯...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42),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2021)年2月4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並無症狀。指揮中心表示,個案於2月17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因檢出COVID-19陽性於今日...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下午出席疫情記者會,臉上戴著的口罩,有心電圖跟醫療LOGO,讓人好奇從哪兒來的。他說,這是部立桃醫院急診室做的「精神口罩」,對於部桃危機解除,陳時中也很高興,希望盡速恢復原有量能。陳時中上午出席部桃重啟儀式,心情感覺不錯,連帶下午疫情記者會上也展現幽默的一面。當發言人莊人祥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