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台灣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約11.9%,平均每10人就有一位有腎臟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邱怡文提醒,40歲過後有超過一半的人,腎臟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又有慢性病如三高或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退化速度會更快。

邱怡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退休老師60歲,因罹患糖尿病長期定期追蹤,後來發現蛋白尿的情況嚴重,腎功能表現僅剩60分,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可能不到70歲就要洗腎。

所幸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治療藥物,原本用於糖尿病降血糖,後來發現對於心臟、腎臟都有非常好的保護機制,也能減少心臟、腎臟壓力。這位退休老師在進行治療後,追蹤3年發現腎功能每年下降不到1%,狀況控制良好。

警訊不明顯定期檢查是關鍵
腎臟問題因為警訊不明顯,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甚至會惡化到就醫可能就需洗腎。但若沒有定期檢查,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的變化,直到出現不適症狀時,有可能腎臟功能已經敗壞,需要透過洗腎才能維持生理機制。
臨床上主要是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評估腎臟功能,一旦低於60以下就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事實上應該要更提早檢查,並提早介入治療,尿蛋白就是腎臟是否出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
若罹患腎臟病,平時飲食要注意少鹽、少糖,用好油,盡量以水煮替代煎或是油炸,已經有慢性病腎病更要遵守營養師的叮嚀,控制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取量。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慢性病患通常罹患重病機率較高,更要留意防範。

邱怡文醫師特別提醒,除了有腎臟病家族史之外,有服用多種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每年應追蹤一次腎臟功能,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成年人,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抽血、驗尿監控腎臟功能,65歲以上尤其更需要。
而在用藥上也要遵守醫囑,要依據病患個人情況、每年腎臟功能下降速度等綜合因素,由主治醫師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延緩腎臟惡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   【記者周蘭君報導】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連續11年奪得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其中超過4成以上屬於晚期患者;而在死亡率部分,每天平均有16人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醫師表示,早期腸癌的治癒率高,但晚期患者也不能放棄希望,...

閱讀詳情 »

文.洪寶山 你我腸胃健康需從日常作息開始,正確的生活習慣能降低疾病發生的機率。根據國內研究調查,國人有二五%是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置之不理可能引起癌變症狀。彰化員生醫院腸胃科吳文傑醫生表示,台灣前十大癌症當中,因肝膽腸胃等癌症死因超過五○%。因此,員生醫院針對「胃食道逆流」創立全台第一間胃食道逆流診...

閱讀詳情 »

非洲豬瘟多可怕?它能夠在冷凍豬肉內存活1,000天,豬隻發病率與致死率高達100%,且無疫苗或藥物可治療。面對中國疫情失控,台灣有人大聲疾呼:「別讓家鄉味滷肉飯消失!」也有人提醒:「莫忘20年前的『口蹄疫』教訓!」曾經重創台灣養豬業,造成高達1,700億損失的口蹄疫,和這次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有什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