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台灣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約11.9%,平均每10人就有一位有腎臟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邱怡文提醒,40歲過後有超過一半的人,腎臟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又有慢性病如三高或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退化速度會更快。

邱怡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退休老師60歲,因罹患糖尿病長期定期追蹤,後來發現蛋白尿的情況嚴重,腎功能表現僅剩60分,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可能不到70歲就要洗腎。

所幸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治療藥物,原本用於糖尿病降血糖,後來發現對於心臟、腎臟都有非常好的保護機制,也能減少心臟、腎臟壓力。這位退休老師在進行治療後,追蹤3年發現腎功能每年下降不到1%,狀況控制良好。

警訊不明顯定期檢查是關鍵
腎臟問題因為警訊不明顯,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甚至會惡化到就醫可能就需洗腎。但若沒有定期檢查,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的變化,直到出現不適症狀時,有可能腎臟功能已經敗壞,需要透過洗腎才能維持生理機制。
臨床上主要是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評估腎臟功能,一旦低於60以下就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事實上應該要更提早檢查,並提早介入治療,尿蛋白就是腎臟是否出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
若罹患腎臟病,平時飲食要注意少鹽、少糖,用好油,盡量以水煮替代煎或是油炸,已經有慢性病腎病更要遵守營養師的叮嚀,控制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取量。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慢性病患通常罹患重病機率較高,更要留意防範。

邱怡文醫師特別提醒,除了有腎臟病家族史之外,有服用多種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每年應追蹤一次腎臟功能,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成年人,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抽血、驗尿監控腎臟功能,65歲以上尤其更需要。
而在用藥上也要遵守醫囑,要依據病患個人情況、每年腎臟功能下降速度等綜合因素,由主治醫師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延緩腎臟惡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現代人大多重視外表,卻不重視自己的腸道。生活作息不正常,暴飲暴食,過度使用腸道又沒保養的結果,就可能導致腸道提早老化。 董氏基金會就曾統計「全台15-59歲青壯年平均腸年齡為47.9歲,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顯示現代人腸道超齡!」有70%的人在35歲到45歲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的情形,到了55歲...

閱讀詳情 »

愛抓小GG,小心衛生問題造成急性龜頭包皮炎!4歲的洋洋這幾天跟父母抱怨小便時疼痛,因此前來門診就治。據了解,洋洋自3歲起戒除尿布,不過這些天來卻連連抱怨解尿時疼痛,甚至偶而痛到尿不出來。經爸爸幫洋洋洗澡時發現,洋洋包皮紅腫有輕微分泌物;媽媽也注意到最近他常常有搔抓下體的動作。 收治洋洋的書田診所小...

閱讀詳情 »

電療是利用微弱電流刺激肌肉收縮,以達到紓緩患處疼痛的一種治療方式。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電療的適用範圍廣且可有效減輕疼痛,是復健科很常使用的一種治療工具;然而,若體內有心律調節器、加裝支架或其他金屬物質、嚴重骨質疏鬆、懷孕、或皮膚有開放性傷口者,都不建議使用電療。若有任何疑慮,應在問診時...

閱讀詳情 »

母親節前夕,許多子女會安排一起吃大餐、購買禮物,慰勞辛苦的媽媽,不過,1項研究發現,職業婦女除了工作之外,還須負擔家事、照顧孩子或是長輩,如果每周工作較長,或常需要在周末上班,憂鬱症風險明顯較高。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研究部團隊進行,研究對象共2萬3403名成年受試者,其中男性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