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60歲後大腦每年0.5%速率萎縮! 預防失智不能忽略「三動」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凍齡不只看肌膚外在,大腦更需要!董氏基金會提醒,一旦年過50歲之後,不只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連「大腦」也會逐漸萎縮,尤其60歲開始更是以每年0.5%速率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風險,而想幫大腦凍齡不動不行,日常得落實「三動(活動、運動、互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

警訊是,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有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

許惠玉指出,台灣不但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今年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民眾得有意識,大腦在60到91歲期間,會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認知功能下降;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

年輕時若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許惠玉警告,會讓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變少、退化得更快,認知功能變差,影響到大腦結構。而許多研究皆顯示,身體只要有活動都有益於腦部健康,包含降低認知功能衰退及改善情緒,尤其,雖然退休後時間變多,但仍有許多銀髮族不愛動,結果越不動越容易虛弱,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提早讓失智症報到。

解決之道,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張育愷指出,研究指出,只要步行及輕度的身體活動,如做家事,就可以增加腦容量、延緩大腦退化的時間,且有動就有效,甚至對50歲以上、平時不動的人來說,效果更好,研究指出,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中,只要每天步行超過7500步,與未達的人相比,大腦相當於延緩退化2.2年;每天多1小時的身體活動,也可以延緩退化1.4年。

專家建議,包括有氧、肌力、平衡等運動,甚至多面向如太極拳的運動型態都能明顯改善5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只要藉由活動、運動、社交互動,就能幫助大腦凍齡,成為不受年齡限制的「無齡世代」。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女性想紓解更年期相關症狀 研究顯示「家人」竟也是關鍵

癌症病人打流感疫苗有眉角! 醫師揭「最好的時機」在這時間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夏天皮膚油脂分泌旺盛,也讓不少人深受青春痘所困擾,該如何才能改善痘痘問題呢?奇美醫院皮膚科鄭百珊醫師表示,輕微青春痘問題者,建議可從皮膚清潔、保濕與改善生活作息這三個面向做起,狀況嚴重者建議勿擅自用藥,應向專科醫師諮詢正確的用藥建議。  青春痘問題向來讓人備受困擾,尤其正逢青春期的年輕男女,因皮膚油...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開學才一個多月,各地就不時傳出因為流感而停課的消息。如果感覺自己患上了流感,那麼快速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也許可以將病症改善。 1.與醫生討論開立抗病毒藥物 如果開始出現流感症狀,可以向醫生諮詢有關抗病毒藥物的處方,例如奧司他韋(特敏福/Tamiflu)和扎那米韋(樂感清/...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甲出現變形、變色,就是得了「灰指甲」了嗎?醫師提醒,俗稱「灰指甲」的甲癬,又稱為「臭甲」,約占了所有指甲疾病的一半,容易跟也會造成指甲變色、不透明、甲下角化、產生碎屑的指甲乾癬搞混了,兩者最大差異就是指甲乾癬常見於指甲表面出現凹...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喜歡偏瘦的身材,但若是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持續變瘦,就要當心恐為健康警訊!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莫名爆瘦在醫學上稱為「非自願性體重下降」,若半年內體重下降逾5%,建議應積極就診檢查為佳。  體重是判斷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體重過重會增加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不少衛教宣導都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