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7個口腔徵兆反映身體狀況 | 健康達人網

從嘴巴看健康:7個口腔徵兆反映身體狀況

7個口腔徵兆反映身體狀況 健康達人網

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口腔就是身體之窗,特別是牙齦,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從是否有懷孕、是否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到壓力太大等,都能從口腔的變化看出來,以下列舉 7 項有關身體健康的口腔徵兆。

1. 妳懷孕了。有 5%的孕婦牙齦或牙齒間會出現紫紅色或暗紫色的腫塊,稱為妊娠性牙齦瘤(pregnancy tumor),它雖然無害,但卻會讓嘴巴的敏感度增加,患者會感覺不舒服、說話與飲食受到影響、牙齦出血,有時還會疼痛,患者需要接受牙科治療。牙齦瘤會發生在孕期的任何階段,因此在懷孕時要注意口腔衛生,只要勤於飯後清潔,其實罹患的機率不大。

2. 如果牙齦呈淡粉紅色甚至白色,表示可能出現貧血的狀況。牙齦血管密集,如果紅血球不足,牙齦就會發白,改善的方法可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

3. 許多抗憂鬱症的藥物會導致口腔乾燥,這類藥物如百憂解(Prozac)、帕羅西汀(Paxil)、樂富得(Zoloft)等含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雖然這些藥物能幫助人們緩解精神壓力、讓情緒平靜,但會減少口水量,也讓牙齒少了一層保護,服藥者可以藉由噴霧劑等唾液替代品來改善症狀。

4. 壓力太大或焦慮牙齦容易出問題。當人們面臨壓力時,容易忽略口腔衛生,再加上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如與身體發炎反應有關的可體松(cortisol),它會引發牙齦發炎,使身體防禦能力減弱,甚至造成牙齒和牙骨損失。

5. 糖尿病的併發症。許多患者因口腔疾病就醫檢查才發現有糖尿病,常見的症狀如牙根或牙齦的膿瘡、牙周病、牙齦炎、口乾舌燥、蛀牙、酵母菌感染、口部灼熱症候群、扁平苔癬或傷口不易癒合等,因此糖尿病的患者須定時回診,並做好每日的牙齒照護。

6. 罹患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與克隆氏症患者,口腔中常出現白色網狀病灶,這種扁平苔癬(Lichen planus)是一種細胞免疫反應異常所造成的疾病,較常出現在四肢,若出現在口腔中,在輕微時只是呈現白色斑塊,但當該病況加重時,會產生糜爛、潰瘍、水泡情況,一般來說除了極少數潰瘍型的病灶可能會有惡性變化的可能性,大部分的病狀並不會導致太嚴重的後果。

7. 心臟問題。過去的研究發現,患有牙周病的人較容易有心臟病,雖然目前還不確定何者為因何者未果,但研究人員認為可能與慢性發炎有關。

我們往往疏於照護自己的口腔健康,據估計有將近 50%的成年人有牙齦相關的疾病,這也是牙齒喪失的首要原因,因此千萬別輕忽它所帶來的影響,除了養成每天定時清潔外,若有不適要趕緊就醫。

(首圖來源:Mariano Kamp CC BY 2.0)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幼兒呼吸道異物阻塞是很常見的意外事故,若為明顯可見之異物阻塞時可嘗試立即移除,但若嗆食異物位置不明,家長又該如何處理?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部林婉妮醫師說明,若無法以明確判斷阻塞異物時,臨床上初步會先拍攝胸部X光片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肺部病灶或是異物阻塞跡象,接著採用軟式支氣管鏡或斷層掃描判斷異物位置,再依情...

閱讀詳情 »

堅果、瓜子天然又營養,但對幼兒來說居然可能潛藏窒息危機?林口長庚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5歲以下孩童因為咀嚼功能不完全,異物嗆入氣管機率較高;大體積異物恐出現立即性窒息風險,但小體積異物阻塞也不容忽視,恐因症狀不明顯反而容易引發慢性肺部感染症狀!因此,林婉妮醫師呼籲,強烈建議5歲以下幼兒不要餵食乾果...

閱讀詳情 »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文萬欣 新店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文萬欣指出,剛出生的寶寶,大都解不成形的軟便或略帶水狀的便便,到一歲左右,便便才會逐漸成形。一歲前,喝母奶和喝配方奶的寶寶,排出來的便便稍微不同。喝母奶的寶寶,便便顏色比較偏黃,形質屬於水水...

閱讀詳情 »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吳婦產科院長吳瑞文 關於生產這件事,如果可以按著正常程序來,總是穩當一點。萬一寶寶急著要出來,可能會發生一些「麻煩事」,不過,若能做對一些事,仍可降低母胎所承受的風險。   關於早產‧要知道的事 若不滿37週就出生,稱為「早產」。吳瑞文醫師指出,由於早產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