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Z混打BNT保護力加乘?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上掀混戰

AZ混打BNT保護力加乘?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上掀混戰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衛福部日前公布,將在第13期疫苗預約中,開放AZ加上BNT疫苗混打的組合,希望能藉此盡快提高國人兩劑疫苗接種率。儘管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一切還是須依據疫苗實際到貨量安排,但消息一出隨即引發民眾熱論。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兩周內「疫苗混打」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疫苗混打的網路聲量變化,以及網友對該話題的正反輿情觀點。


AZ混打BNT保護力加乘?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上掀混戰

▲疫苗混打近兩周討論聲量。(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疫苗混打討論聲量增加 13期開放AZ混打BNT


日前,陸續傳出政府有意開放疫苗混打,並積極與各大醫院及專家研討相關可能性,因此「疫苗混打」聲量持續有平穩的討論聲量。直到10月18日當天,指揮官陳時中首度鬆口表示隨著不同廠牌的疫苗陸續到貨,新冠疫苗的混打最快可望於11月開放,帶起事件聲量。


而後10月2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佈「第13期擬開放AZ混打BNT疫苗」,疫苗混打話題再度發酵。儘管指揮官陳時中再三強調,一切還是以當時疫苗到貨量為準,但許多民眾已經迫不及待希望能預約疫苗的混打,像是有網友就發文表示「第1劑打了AZ,本來明天要去打第2劑(AZ),現在決定要等混打了」,貼文一出迅速引發民眾熱議,有許多人表示「又還不確定能不能混打,小心之後打不到第2劑」、「不要挑疫苗了啦,輪到你就去打」等,但也有民眾表示「我也準備等混打~等不到就算了」。


AZ混打BNT保護力加乘?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上掀混戰

▲疫苗混打政策網友正反熱議焦點。(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疫苗該不該混打?網友憂覆蓋率和混打效力問題


對於疫苗混打的議題,民眾態度參差,其中對於「該把新到貨的BNT疫苗用於第2劑混打」,抑或「分配給尚未施打第1劑疫苗的民眾接種」,網友看法大不同。支持混打的多數民眾對此樂觀其成,表示「很好啊,不然第1劑打莫德納的,不知道還要打多久」,認為透過疫苗混打可「提高第2劑疫苗的覆蓋率」,特別是現階段莫德納疫苗的到貨率低,許多民眾都無法如期在第2劑疫苗建議時間內施打。網友也表示希望政府未來除了研擬AZ混打其他疫苗外,也能考慮開放莫德納混打其他種疫苗。


而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則表示,由於許多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只願意接種BNT疫苗,因此,與其將BNT疫苗用於混打,不如「優先考量第1劑的覆蓋率」,將疫苗分配給尚未施打第1劑的人,並表示「很多人第1劑都還沒打,就先不要考慮有風險的混打吧」等。


另方面,也有支持混打疫苗的網友表示「國外看起來混打效果很好啊」,認為混打疫苗可提高疫苗保護力,並無不妥;但反對派的網友則認為,混打相關數據仍然不齊全,且疫苗問世時間不到兩年,長遠來看,混打是否能提高保護力仍有待商榷,並表示「(新冠)疫苗這種東西才研發不到兩年,混打數據能有多準確?」等疑慮。


雖目前疫苗混打的政策仍未完全拍板定案,但不論是否混打疫苗,民眾在接種任何疫苗前都須審慎評估自身健康狀況,並洽詢醫療專業人士,了解施打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開學視力檢查近視度數暴增 疫情期間用眼習慣改變惹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23歲藍姓青年,二年前發生意外車禍,當時送醫後並無大礙,沒想到二個月後左下肢出現抽痛及麻熱感,甚至身體逐漸往右傾斜,前往醫院檢查,醫生都說是脊椎側彎,以止痛藥及復健治療。不料身體嚴重變形而無法正常行走,最後求助大林慈濟醫院,終於找出真正病因──腰椎椎間盤突出,經手術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才30多歲的家庭主婦洪媽媽,左手肘提重物、抱小孩與長時間使用手機時有疼痛感覺已3個月。曾經接受過類固醇注射治療,剛開始有明顯改善,但是一個月後又復發了。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葉典松主任醫師指出,洪媽媽在手肘外側有壓痛點,且手腕用力伸展時會引起手肘疼痛,是典型的肱骨外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31歲李小姐抱怨牙齦老是腫痛流血,經過口內檢查及放射線攝影評估,發現口內牙齒已經部份被拔除,而牙肉腫脹流血、伴隨著動搖度增加,周圍齒槽骨也遭受破壞。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官語晨指出,和許多年輕病人一樣,李小姐不敢相信年紀輕輕的自己,竟然會與牙周病扯上關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科隆氏症Crohn's屬於少見特殊疾病,臨床上較不常見,多發生於20至29歲、50至59歲以及70至79歲年齡層,男女比率相等,其中家族病史者罹患機率比一般患者高出17至35倍;豐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培傑指出,尤其像是有抽菸、服用口服避孕藥達5年以上等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