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Bye Bye癌末疼痛 治療後能吃也能睡了

Bye Bye癌末疼痛 治療後能吃也能睡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潘伯伯因背部疼痛問題就醫,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合併骨轉移,下背、右大腿劇烈疼痛無法行走,身心俱疲之下,來到怡仁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經過10多次放射治療,期間沒有嚴重不適反應,疼痛症狀大幅獲得改善;如今,潘伯伯心情快活、能吃也能睡。

長期下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收治個案的怡仁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慈慧指出,該患者長期下背痛問題,造成行走困難,經影像檢查發現有轉移性骨癌,進一步進行骨科切片檢查,診斷為攝護腺癌晚期合併骨轉移,外科醫師評估其骨轉移多處,不適合手術治療,建議採取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疼痛問題改善了

王慈慧主任表示,患者經過10多次放射治療,搭配荷爾蒙治療,在治療過程沒有明顯不適的副作用,治療前抽血檢查攝護腺指數PSA高達131ng/ml,放射治療結束後下降至0.11ng/ml,而骨轉移病灶明顯縮小;原本困擾患者的下背痛、右大腿疼痛等問題也獲得改善,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病情穩定控制中。

治療療效高 副作用小

王慈慧主任說明,放射治療為非侵入性的局部治療方式,多半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在癌症治療扮演重要角色。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為精準放射治療方式,特點是高劑量、少次數,治療療效比傳統放射治療好,副作用亦較傳統放射治療方式低。對於早期肺癌、肝癌的患者,其心肺功能不佳、高齡不適合手術者,可考慮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方式來治療;腫瘤難以手術切除完全的患者,亦可使用放射治療當作救援性的治療。

影像導航+呼吸調控系統 放射治療更精準

王慈慧主任進一步說明,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需配合影像導引技術,確保治療位置的精準度,在胸部的腫瘤會運用主動式呼吸調控系統,透過閉氣的方式固定腫瘤位置,縮小照射範圍、減低副作用,達到更精準的治療。影像導引技術對於年紀較大、配合度差、腫瘤小的癌症患者,都建議使用。

尿流變細、解尿困難 檢查釐清病因

王慈慧主任提醒,攝護腺癌的原因不明,與老化、遺傳、環境有關。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類似,包括尿流變細、解尿困難、解不乾淨、解尿斷斷續續,嚴重甚至血尿,可透過攝護腺刮除手術,將刮除的攝護腺組織送病理化驗;若確診為攝護腺癌,可視病況選擇手術、放射治療、冷凍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合適的治療需與醫療人員討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獨居大安區的86歲洪奶奶,笑聲雙朗、熱情又好客,僅有國小學歷的她,60歲那年在國中補校課程學習中,發現對書法、國畫的天賦,即使罹癌治療過程中行動不便,奶奶仍然堅持作畫與書法寫作,洪奶奶說:「很開心華山基金會常常來陪伴我,不再覺得孤單一個人。」師生齊許新年福 身體力行送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老年族群,常見症狀有心絞痛、頭暈,甚至暈厥等症狀,後期更會進展到心臟衰竭,而出現喘及肺水腫的情形。傳統治療方法以開心的瓣膜置換手術為主,然而近一半患者因年事已高,或有其他併發症,無法施以傳統開心手術;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過去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雞蛋富含膽固醇過去不被鼓勵大量食用,然而雞蛋富含許多營養素,甚至可能有助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東芬蘭大學追蹤近20年2,682名42-60歲中年男子的飲食習慣,並隨機分析239人的血液樣本發現,高蛋組(平均1顆/天)的血液代謝物與健康組相關,低蛋組(平均2顆/周)則與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冬日時光無論天氣冷或熱,都想用一頓火鍋饗宴來感受冬季氣氛。儘管美食魅力難敵,但又會理性地告訴自己火鍋熱量高、可能成為肥胖元凶!對此,中醫師陳峙嘉提出「吃鍋撇步」,提醒民眾,留意食材選擇及食用順序,讓吃火鍋成為享受,無須再膽戰心驚。想吃又怕胖 改變習慣打破吃鍋迷思將各式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