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COVID-19疫情深入全台校園!教育部公布最新防疫指引

COVID-19疫情深入全台校園!教育部公布最新防疫指引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維護學生及教職員校園健康,與學生受教權益,教育部經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討論後,據以修正「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以確診個案之密切接觸者及其篩檢結果,決定暫停實體授課的範圍、期限,及恢復實體課程時機。

教育部說明,各級學校如有發生教職員工生為確診個案,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之「COVID-19確診個案與接觸者自主應變機制」,處理原則如下:(詳如附件實施流程圖)

當校園出現確診個案時,由學校「防疫長」依據學校持續營運計畫,提供確診個案足跡資料(如教師授課班級、學生在校上課紀錄及活動歷程等),並配合疫情調查由衛生單位匡列「確診個案之密切接觸者」。

壹、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一、確診個案就讀班級之學生,因長時間共同生活學習生活,均列為「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此班級於居家隔離期間暫停實體課程10天,待篩檢結果全數為陰性,則全班恢復實體課程。

二、疫情調查期間,確診個案校內活動足跡之「接觸人員」(包含修課、授課、參與社團、搭乘交通車、同住宿舍、校內餐廳用餐…等),該等人員暫停實施實體課程1至3天,並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學校亦應進行環境清潔消毒。

三、衛生單位依學校提供確診個案校內活動足跡資料進行疫情調查,視疫情調查結果:

(1)確診個案授課/修課班級如無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恢復實體課程。

(2)確診個案授課/修課班級如有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須居家隔離並進行篩檢;密切接觸者篩檢結果如為陰性,其授課/修課班級恢復實體課程;如密切接觸者之篩檢結果為陽性,則重新進行「確診個案」相關人員之調查造冊流程。

四、疫情調查結果,學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班級或全校達十班以上班級暫停實體課程10天,該校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該校教職員工生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五、短期補習班及幼兒園等,比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規定。

貳、大專校院

一、疫情調查期間,確診個案授課/修課之班級;以及確診個案參與社團、搭乘交通車、同住宿舍、餐廳用餐等活動足跡之接觸人員,實施暫停實體課程1至3天,人員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學校並應進行環境清潔消毒。

二、衛生單位依學校提供確診個案校內活動足跡資料進行疫情調查,視疫情調查結果:

(1)確診個案授課/修課班級如無密切接觸者,恢復實體課程。

(2)確診個案授課/修課班級如有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須居家隔離並進行篩檢;密切接觸者篩檢結果如為陰性,該授課/修課班級恢復實體課程。密切接觸者之篩檢結果為陽性,則重新進行「確診個案」相關人員之調查造冊流程。

三、學校1/3以上科、系、所之班組暫停實體課程10天,該校得實施全校暫停實體課程,該校教職員工生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四、學校或校(區)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期間,得縮減上課週數,採一學分十八小時彈性修課,以線上課程或於週間補課等方式辦理。

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期間,應於確保學生學習品質之前提下,學校教職員生以彈性措施進行線上同步或非同步之遠距教學,此外,學校應配合衛生單位進行校園清潔消毒。

各級學校及地方政府須依本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據以落實執行,教育部並將成立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應變小組,協助學校、各縣市政府處理暫停實體課程實施相關疑義,如欲採取有別於本實施標準之作法,應與本部應變小組研商後實施,以兼顧校園健康安全,並保障學生受教權益。

【延伸閱讀】

健保費部分負擔調整 5月15日正式上路

防範大規模疫情爆發 「確診者居家隔離措施」細節大公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還記得小時候量身高的時候,總是希望腳底再厚一點,想要偷偷墊起腳尖,努力的抬頭挺胸嗎?其實只要一個1分鐘的「 拉筋 」動作,就可以長高1公分! 靠拉筋長高?不要再說沒根據,對骨頭構造熟悉的日本整骨師成瀨豪院長,就告訴大家只要一個簡單的「 拉筋 」動作,就可以找回你應有的「身高」。 首先脆坐姿勢預備。 ...

閱讀詳情 »

人人機不離手,不論行街或搭車低頭族 隨處可見。低頭一族,長期使用手機,久而久之便形成纏身的都市病,當中一些更是只因玩手機而出現,集中在肩、頸及腰部,不時都腰痠背痛。現在教大家做舒展動作,踢走低頭族痛症。 舒展動作五式 鍛鍊肱三頭肌(紓緩肩位) 手臂往後面彎曲,另一隻手從頭上繞過去, 抓住手肘往後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在清潔食物時,為了避免化學產品的傷害,會選用天然清潔劑,例如會用鹽,也有人用醋、檸檬或是小蘇打粉,這些是否真的具有清潔作用? 用鹽清潔效果不好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如果是用鹽則效果不好,因為鹽在水中解離之後,在水中就是氯化鈉,也就是鈉離子與氯離子,與水分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時序入夏,節節高升的氣溫不斷破表,太陽越來越毒,紫外線不只傷肌膚,對眼睛也是一種傷害,因此眼睛更是需要注意防曬,以避免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提早發生。目前的白內障手術,已有變色人工水晶體可以選擇,在陽光下,變色人工水晶體為黃色,可以具備過濾紫外線和部分高能量藍光的功能;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