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Omicron進入社區追打第3劑? 陳時中:有結果會報告

Omicron進入社區追打第3劑? 陳時中:有結果會報告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日桃園機場傳出「Omicron」本土感染,連幾天都有新增確診,令全國相當緊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為擴大採檢清潔外包人員,於今日晚間檢驗陽性。陳時中不諱言,現在Omicron已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考量目前國際COVID-19疫情嚴峻,請長者及其他 COVID-19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之族群,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接種,提升保護力。另外,多位專家呼籲將完整接種疫苗後的第3劑間隔縮短,從現行的5個月,縮短為3個月,以因應可能的「Omicron」大流行。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將進行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的會議,積極討論此事。


年長者疫苗接種率低 指揮中心強力呼籲及早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1 月 5 日 COVID-19 疫苗接種 67,603 人次。目前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為:第1劑 80.11%、第2劑 69.73%、基礎加強劑 接種率 0.04%、追加劑接種率 0.79%。然目前我國75歲以上長者第1劑接種率僅約73%,第2劑接種率僅約67%。


為維護長者及風險族群健康,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家中長輩如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第1、2劑,請於其身體狀況較穩定時,協助陪同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或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接種。指揮中心說明,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副作用,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並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若擔心接種疫苗後所產生之副作用,可先與醫師討論,經諮詢評估選擇合適的疫苗接種。


指揮中心表示,若為行動不便者,各地方政府衛生局亦設有到宅接種服務,有需求者可向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洽詢。另為鼓勵18歲以上尚未接種第1劑、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於2022年1月5日至1月31日前接種COVID-19疫苗者,可獲得地方政府發放之200元(含)以下衛教品,鼓勵民眾儘速接種,獲得保護力。


指揮中心提醒,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間隔至少7天,亦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如為接種第2劑COVID-19疫苗者,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近期天氣多變,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於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就近前往接種。


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Omicron進入社區追打第3劑? 陳時中:有結果會報告

▲指揮中心呼籲75歲以上年長者及早接種疫苗,在1月31日前接種可獲得小贈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各界呼籲縮短第3劑間隔 指揮中心近日會召開ACIP討論


同時因應國際疫情與可能加劇的本土感染疫情,包含前台大醫師林氏璧、中研院兼任生醫研究員何美鄉與桃園縣長鄭文燦在內,各界專家與名人紛紛呼籲應縮短第3劑的間隔,何美鄉更建議縮短至3個月。


何美鄉於FB建議指揮中心,「考慮當下春節返國人潮暴增,且國外疫情高昂的實況,Omicron 在此期間進入社區的風險會持續提升。若要讓疫苗保護效果在第一線防疫人員族群無縫接軌的維持,則最好儘速接種疫苗,也就是在3個月後,就可以開始施打第三劑,而不是等到保護效果降到0-10%,才來接種。這樣的建議,是考慮Omicron的快速傳播能力,雖然重症率極低,但也不能讓受到感染的人繼續工作。因此,第一線防疫人員會因被隔離,而產生醫療量能短缺的危機。此時,預防式的維持較高的抗體,才能在關鍵時刻,減少防疫人員確診的人數。」


同時林氏璧強調,不少醫護人員、防疫人員與年長者,都還不到5個月的可接種第3劑時間,就容易深陷風險。林氏璧在FB分享,「施打第3劑後,可以讓住院保護力從72%升到88%。而這保護力理論上維持6個月甚至更久應該是沒問題。目標:這群人至少打完兩劑要越高越好。3劑更好。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邊防和醫護人員提早施打是為了因應這個冬天境外移入的考驗。現有疫苗打第三劑防感染效果有限,也不知維持多久,對。但至少比接近0好吧!可以撐過這個冬天,春暖花開的時候比較是正式迎接期末考的好時機。且打第三劑對他們本身也有更進一步防住院保護力的提升。」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會召開專家會議(ACIP),會將此事納入討論,有結論後將即刻發表結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嬰幼兒這個病和出生季節有關 研究:冬天比夏天高2倍
▸眼袋、淚溝、黑眼圈成青春殺手! 美顏針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我們平時所說的壓力,不僅僅是精神上的,當壓力到來時,身體也會有一些敏銳的反應。比如有的人會感覺胸悶、氣短;有人感覺頭昏腦漲;有人感覺脖子、肩膀或後背緊繃,像穿了個盔甲。這時,不妨將全身的壓力源拆分為若干部分,自上而下給全身做套減壓操,讓身體放鬆下來。 學會給身體分段減壓: 1、放鬆全身:將全身分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1名50歲媽媽,因長期勞動做家事,導致右手大拇指關節變形,且常會出現陣痛,就連拇指都無法舉起,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患者的拇指關節不但已磨損,且也長出骨刺,透過關節鏡手術切除後,總算擺脫長年的困擾。這名患者出現大拇指關節變形時,以為是年紀增長所造成,並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你會有肚子脹氣的問題嗎?有不少人因為經常腹部脹氣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脹氣原因竟是因為有滿肚子大便,宿便囤積在體內,因而造成肚子脹,還會經常放臭屁;醫師指出,飽受腹脹困擾,在飲食上要少量多餐、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以及多運動增強腹肌,讓排便順暢,即可改善肚子脹氣問題。開業醫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沒時間運動?工作太累懶得運動?教育部調查發現,近7成國人無規律運動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而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更可延長壽命3年,並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及減少髖關節、脊椎骨折發生機率。教育部體育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