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報道,一位34歲、體重上百公斤的陳姓機械工到網吧上網看小說,連看1天1夜,店員說他22小時幾乎維持相同姿勢。淩晨狀似仰睡猝死,店員以為他在熟睡,直到他手指變色才驚覺不對。法醫分析體胖和熬夜是陳某猝死主因。台灣專家分析說,久坐族長期缺乏活動,靜脈血液迴流受阻,血液粘稠度增加出現血栓,漸擴至心肺猝死,也就是俗稱的“經濟艙綜合征”,尤其是過胖者為高危人群。 揚子晚報記者最近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瞭解到,該院中醫骨傷科最近接診了不少患者,看癥狀好似泌尿系統疾病,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腰椎移位。市民張女士(化名)便是久坐引發腰椎移位的患者之一。最近一個月來,她總是感覺腰部酸痛,尿頻、尿急,甚至每隔半小時就想上廁所。最後醫生找到了病因,原來,張女士是因為長時間久坐,且坐姿不正確而引起了腰椎的輕度移位。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7日報道,著名醫學期刊《內科學文獻》發表文章稱,一項對22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成年人若每天坐11個小時,無論他們不坐著的時候做多少體力活動,三年內將比平均每天坐4小時的人死亡幾率大40%。這項研究稱,將個體的運動量、體重和健康狀況加以綜合考慮,風險仍然存在。據報道,久坐的人往往腰圍更大,體內膽固醇、血糖及甘油三酯水準更高。 在2010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瑞典、英國、美國的研究人員歷時10多年,跟蹤了1.7萬人做出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一個人無論平時是否定期鍛煉,坐得太久都會增加患病的幾率,大幅減少壽命,最終“坐以待斃”。項目研究負責人、瑞典運動健康科學學院研究員埃克布洛姆•巴克說,這是因為連續坐了幾個小時後,身體就會釋放“負面信號”,體內負責調節葡萄糖和脂肪的基因就會停止工作。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醫生Jame Levine將長期坐著稱為“久坐病”,認為因久坐而不斷湧現的惡果和吸煙廣為人知的害處相當。“一項研究顯示,和每天坐在電視前不到兩個小時的成年人相比,那些每天在電視前長坐超過4個小時的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80%。”Levine表示,“解決之道是少坐、多動。單單站立消耗的卡路裡就是坐著的3倍。肌肉收縮引發和脂肪、糖分消耗的相關過程。當你坐著,肌肉收縮是停止的,這些過程也停止運行。” 國外一些大型企業,已經意識到久坐給員工健康帶來的風險。如美國穀歌公司和德國寶馬公司的辦公室,都允許員工把健身球當椅子。因為坐這種球時,身體需要不停地動以保持平衡,能避免久坐不動帶來的危害。 1深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後,因剛剛形成的血栓容易脫離靜脈壁,隨血液迴流入右心室,加之右心室收縮,將其推入肺動脈,從而會發生一系列的癥狀,甚至會導致猝死,臨床上稱為“肺栓塞”。“血栓形成因素主要有三,一是血流速度減慢,二是血液的粘稠度高,三是血管本就有損傷。”秦永林博士說,在一些工作中要求保持長時間站立、坐位姿勢使得血液迴流速度減慢,加上一些人忙了一上午都來不及喝水,導致血液粘稠度高,時間久了對腿部血管危害很大。有研究顯示,每天固定一個坐姿在辦公桌前坐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其他人群的兩倍,每多坐1小時,血栓的風險會增加20%。 秦永林博士說,這種病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經濟艙綜合征”,在臨床上醫生發現,乘坐飛機旅行中,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情況比較多,所謂“經濟艙”其實也和狹窄的座位導致長時間肢體活動受限有關。說白了,就是久坐不動、不改變姿勢造成的。 2 椎間盤疾病 在門診時,屈主任收治的患有頸椎病或是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占到了80%。“人到30歲之後椎間盤會逐步老化,所以加強鍛煉,不要長時間久坐,對辦公室白領而言尤為重要。”屈留新表示,久坐傷身,但其實只要適時“動起來”,久坐的負面影響還是能夠減少的。“坐下的時間超過50分鐘,就應該及時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利用上廁所、倒水甚至是接電話的時間給自己換個姿勢。” 3 生殖泌尿系統感染
專家建議,對付久坐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常“站起來”。為此專家們為大家支招,如何在格子間有限的空間當中舒展和運動。 2、久坐的人記住:每坐一小時,您就應該起身活動一下,伸伸懶腰、擴擴胸;走動走動上一趟衛生間,也是一舉兩得;打電話站起來,雙腳輪流支撐身體、轉換重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耗更多熱量。李靖副教授說,在格子間可以適當做一些頸椎和腰椎的活動,如頸部前屈、後伸、左右側曲,頭部旋轉。 3、如果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避免久坐久站,做一些小的動作也可以幫你預防深靜脈血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秦永林博士說,坐的時候,最好經常把腳尖踮起,腳後跟抬起來離開地面,不斷收縮小腿肌肉,把血液向心臟方向推動,有助於血液循環。還有一種類似踩縫紉機踏板的小幅度腿部運動,左右腿交替進行,每隔一個小時做一次。有條件的可適當把腿抬高,並用手拍拍腿部或做簡單按摩。另外要記得大量飲水,促進血液循環。 4、長途駕車時,最多兩小時要停車休息一下,下車走動走動。 5、學生學習壓力大,在書桌前坐的時間過長,希望家長和老師注意到這一點,糾正孩子不良的坐勢和久坐少動的不良習慣。通訊員 崔玉艷 揚子晚報記者 楊甜子 於丹丹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