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分鐘搞懂A型和B型流感|親子天下

【本文來自《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黃瑽寧著/親子天下2016.04出版】

一分鐘搞懂A型和B型流感

流感病毒分為A型與B型,兩種病毒症狀一樣嚴重,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也都雷同。

人類流感病毒分為A型與B型兩大種

人類流感病毒分為A型與B型兩大種,A型有H1病毒、H3病毒;B型有victoria(維多利亞)株,和yamagata(山形)株兩大類。

要怎麼區分A型流感?B型流感?和一般感冒?

以醫生的角度而言,這幾個問題都非常難回答。前面已經解釋過,流感就是「感冒之王」,會比一般的感冒症狀更重,更加不舒服。A型流感和B型流感都會發燒,九○%會咳嗽,六○%會流鼻涕,還有二○%有腸胃症狀,兩種流感症狀幾乎類似。唯一有所不同的是,B型流感比較容易腹瀉和肌肉痠痛。

得到A型、B型流感並不是世界末日

得到A型、B型流感之後,容易併發重症的,多半是五歲以下小孩與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小孩的死亡率極低,老人反而比較容易有死亡個案。如果有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話,併發重症的機率就更低了。

相較於治療A型流感,克流感治療B型流感的反應比較遲鈍

得到B型流感的人,不只是吃的克流感效果比較遲鈍,吸入的瑞樂沙藥物效果也不好,有時候要治療三天以上,症狀才慢慢的緩解。不像A型流感對藥物反應快,如果早點投藥,兩天之後可能就恢復一尾活龍了。

什麼時候要注意併發症的產生?

簡單來說,如果孩子發燒進入緩和期之後一、兩天,又再度高燒復發,就是併發症的

警訊。通常第二次高燒,代表可能有細菌入侵,並且合併新的症狀,比如說:入侵至肺炎會開始喘,中耳炎會喊痛等。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精神不佳則是最需要小心的警訊。有上述情形的話,快點將孩子帶到醫院診所吧!

聽說四價流感疫苗比傳統三價流感疫苗,更能保護B型流感,是真的嗎?

是真的。目前臺灣的公費流感疫苗,屬於三價流感疫苗,內容包含2A1B,也就是一種A型H1病毒株,一種A型H3病毒株,還有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但正如前面所述,B型流感病毒其實有兩種(維多利亞株和山形株),所以三價流感疫苗在選取病毒株時,必須從兩種選一種,猜錯的機率就比較高。新的四價流感疫苗則含有2A2B四種病毒株,除了三價疫苗的A型H1、A型H3、一種B型之外,再多放入另一型的B型病毒株,也就是維多利亞株和山形株都各選一個放入,猜中的機率當然就提高了,效果也會比較好。

雖然目前四價流感疫苗還屬於自費市場,未來有一天一定會取代三價疫苗,成為公費疫苗的最佳選擇。這一天,就是它降價,政府買得起的那一天。

疫苗猜錯病毒株,是很嚴重的事情嗎?

根據過去的統計,流感的疫苗株,符合當年流行的病毒株,也就是整體猜對的百分比,約為五○%到八○%,因此沒猜中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大概每兩、三年就會有一年猜錯。換個角度想,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可以猜中五○%到八○%,就像買一張樂透有五○%到八○%的中獎率,也算了不起了,就看我們用什麼角度來思考而已。

疫情已經發生了,才想起自己還沒接種流感疫苗,現在才打來得及嗎?

每次流感疫情升溫的時候,很多人才想起自己(或孩子)還沒接種流感疫苗,到處詢問哪裡可以打針,然而這時候通常疫苗也已經差不多用光,只剩下零星的幾支疫苗,散落在地區中小型診所或衛生所。

如果民眾想要知道僅存的公費流感疫苗哪裡找,可以撥打疾病管制署一九二二服務專線詢問,幸運的話也許在您居住的縣市附近就有。至於尋找自費的四價流感疫苗,就沒有專線可以詢問,只能打電話給附近的診所,問問看還有沒有存貨。

雖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但在疫情的高峰期就算打了疫苗,也需要兩週以上才能形成保護力,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做好個人防護。有了一次經驗,下一個十月一日,新的流感疫苗出爐時,就別再忘記接種了,盡早完成一年一度的保健計畫。

黃醫師的貼心Tips

兒童得到流感病毒,常常先高燒+疲倦+肌肉痠痛,接著才是咳嗽與鼻涕等症狀,不見得一開始就會出現哈啾哈啾。若家中寶寶感冒時,一開始就鼻涕狂流者,反而不像流感。

一分鐘搞懂A型和B型流感|親子天下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罕見疾病日」,以特殊的天數,象徵罕見疾病極為稀少,在台灣,截至今年1月止,政府已經公告236種罕見疾病,期間接獲通報罕見疾病病人超過1萬9千多人,鄒媽媽(化名)的雙胞胎兒子就都是罕見疾病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全身肌肉萎縮到僅手足末端還能動,一...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SN) 眼睛是靈魂之窗,隨著3C產品普及,不管是近視率攀升還是眼疾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除了提供眼睛適度休息之外,飲食中有沒有對眼睛有益的食物呢?美國營養協會列出4種食物(羽衣甘藍、地瓜、草莓、Omega-3)對眼睛有益。可以在日常中...

閱讀詳情 »

      今年過年期間逢疫情加溫期,出門怕疫情又怕塞車,許多人就窩在家裡沒出門,在家不是追劇、打牌就是吃東西,嘴巴一刻也不得閒;過年後又逢天氣轉冷,讓人更不想動,年節期間養出的肥肉在年後似乎也很難「割捨」,導致過年後身材恢復遙遙無期。      從年前到年後一直大吃大喝,食量很容易被撐大,中美醫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8歲的陳先生,雖然曾在健檢時被告知「心臟有問題」,但並無不適,所以也未積極就醫,跑步、重訓都拿手的他,自學生時代起便練就一副好身材,沒想到日前深夜在家中無預警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送醫急救靠著葉克膜才度過危險,檢查發現,陳先生的病況是罕見的「WPW症候群」,心臟多了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