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久坐易發痔瘡,預防痔瘡要懂這些!

久坐易發痔瘡,預防痔瘡要懂這些!

導讀:俗話說,“十人九痔”,我們大多數人估計都有大便帶血或者手紙帶血的體驗,開始可能會非常驚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痔瘡,又稱痔病,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之一。初發之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可能少部分人會覺得肛周不適。

痔瘡是人體正常組織的異常表現,而不是新長出來的肉。痔瘡就是肛管粘膜及皮膚的靜脈叢充血曲張。打個比方說,就像我們要是走了一天的路,腿就會腫起來,這就是靜脈充血。但如果經過休息或者局部泡浴,充血就會消失

“便後出血”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反反复复充血,最後會導致靜脈管變粗大,就形成了“曲張”,如果“曲張”越來越嚴重,靜脈管壁就會越來越薄,那麼乾燥、粗大的大便經過肛管的時候就會把曲張的靜脈管壁擦破,就會出現我們前文所說的“便後滴血”了。

痔瘡的分類是如何界定的?

我們目前常規將痔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也就是以肛管齒狀線為界,界上的是內痔,界下的是外痔,兩者都有的是混合痔。所以道理都是一樣,只是靜脈曲張的位置不一樣。

既然我們知道痔瘡形成的基本原因,自然就可以對症下藥了。目前臨床上認為,無症狀的痔瘡及I、II度(腫塊不會脫出肛門外或脫出後可以自己縮回去)的痔瘡都無需臨床干預治療,以生活調節為主。

久坐易發痔瘡,預防痔瘡要懂這些!

醫生提醒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痔瘡的關鍵。

1、改善飲食習慣

飲食不節或者暴飲暴食都是不好的生活習慣。《素問▪生氣通天論》中這樣描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可見規律的飲食不僅可以養胃安腸,也可以減少痔瘡發病機率。

2、保持大便通暢

我們知道,長期便秘會使腸道血液循環變差,這樣痔瘡也會高發,同時干結的大便可能使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引發臨床症狀。所以我們平時應多飲水,多食膳食纖維(水果、蔬菜),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有條件的甚至可以溫水坐浴,以促進局部靜脈回流。

3、改變工作模式

長期負重或者久坐都是痔瘡的高發因素。經常坐辦公桌前的白領們最好時常站起來四處走動一下,既可以調整一下工作狀態,緩解疲勞,也可以避免過長時間肛管靜脈瘀滯。

久坐易發痔瘡,預防痔瘡要懂這些!

如果很不幸,你平常生活中不注意習慣的改變,從而導致痔瘡持續加重,以致腫塊脫出肛門外無法自行回縮,嚴重影響生活,這時就得考慮外科治療了。臨床上治療內痔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如局部硬化劑注射、膠圈套紮術、傳統痔切除、PPH術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治療痔瘡的最好辦法,不要等到需要看醫生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哦。

本文作者陳西蒙普外科碩士研究生

(本篇摘自來源)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位年近70歲的女士有長期貧血病史,最近排出大量黑便、暈倒,檢查結果發現血紅素過低,醫師懷疑是消化道出血導致貧血,最後進行單氣囊輔助小腸鏡檢查,終於診斷出小腸末端迴盲瓣處有潰瘍出血,為良性病灶。服用潰瘍藥物後,患者不再解黑便,血色素也逐漸回升到正常範圍。 傳統小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第一次當媽媽的秀滿決定親自哺乳,至母嬰親善認證醫院生產。在專業指導下認識正確哺乳技巧,產後寶寶很快吸上母乳。為了1至2小時就要喝母奶的寶寶,秀滿選擇親子同室,也讓爸爸提早練習照顧寶寶。醫護人員教導秀滿如何上班後持續哺乳。出院後餵奶不順及脹奶,也能打電話到24小時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61歲的王先生10年前因心肌梗塞曾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然而為應酬仍長年喝酒。最近吃完大餐覺得異常疲勞,且有胸悶、頭暈症狀,擔心血管遲早出問題,聽從友人建議自費「洗血脂」,將不好的血漿置換出體外,術後症狀緩解不少。 血漿分離術 暫時減少血液發炎、血管硬化 亞洲大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70多歲的王太太常上腹悶痛,常常自行買胃藥服用。服藥完症狀稍有改善,但過1、2週又再次發生,情況反覆超過1年終於就醫。胃鏡檢查發現胃壁一大半都紅腫且表面散佈著許多潰瘍,切片顯示為淋巴癌,屬於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 小心腹痛、消化不良及貧血症狀 胃腸肝膽科醫師康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