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的愛貓便便可以治療癌症

你的愛貓便便可以治療癌症

雖然你的愛貓可能會是家中超級細菌的傳染源,但貓便便未來有可能成為治療癌症的新解藥。一種存在於貓便便中的單細胞寄生蟲,經研究證實可以促使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腫瘤細胞,動物實驗中可以讓九成小鼠存活,在目前熱門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開啟新的研究途徑。

這種寄生蟲叫做「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主要寄生在貓的腸道,但也會感染到其他恆溫動物身上,包括人類,不過由於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人們幾乎不會因為牠而生病。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會如何對付弓漿蟲,它也就會以同樣方法對付腫瘤,美國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 David J. Bzik 博士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中間的運作過程。

在面對弓漿蟲時,免疫系統會產生殺手細胞與毒殺型 T 細胞,他們同樣也會與腫瘤細胞戰鬥,尤其在癌細胞可以關掉身體的免疫功能時,弓漿蟲的出現可以再次觸發免疫系統發生作用。不過他們使用的弓漿蟲還是經過改造,以去除掉在人體內會繁殖的基因,以此弓漿蟲製成癌症疫苗。

研究團隊把疫苗注射在有黑色素瘤與卵巢瘤的小鼠身上。在前者,一些病情嚴重的小鼠,在治療 12 天後腫瘤已經小到測不到,有九成小鼠都存活下來。Bzik 表示,在卵巢癌方面也有類似的結果,而病情較嚴重的卵巢癌小鼠存活率更大些,但最後卵巢癌還是會復發,這代表小鼠必須進行長時期治療,大約每兩週一次。

他們還將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瞭解更多更精確的機制,以及確認這種療法是安全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34

相關推薦

以前會覺得小朋友白白胖胖的很可愛,然而,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此觀念也已經改變,肥胖在全世界都逐漸開始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需從小開始防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已達1975年的近三倍,其中,成人肥胖者超過6.5億人。以台灣來說,2016-2019年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盛行率高達...

閱讀詳情 »

在過去,一旦軟骨、肌腱、韌帶等部位因長期磨損或外力影響導致受損,僅能針對症狀用藥處理,嚴重時再進行手術將受損部位移除,其中,困擾許多人的「膝關節退化」問題就是典型例子。知名骨科診所院長戴念國表示,以前的醫學教科書明言「軟骨細胞無法再生」,而受限於醫療技術,傳統治療一般以保守療法為多(復健、消炎藥),...

閱讀詳情 »

隨著許多名人先後傳出罹患巴金森氏症並因此而淡出工作或演藝圈,此疾病也屢屢被拉上檯面討論。事實上,巴金森氏症為第二常見之神經退化性疾病,與我們的距離似乎比想像中還近,如果能對此病多一點了解,於早期警覺,並配合妥善藥物或手術治療,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不無可能。 藥物長期使用效力降低 副作用難耐受 巴金森氏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人將減重與戒菸視為人生兩大難事,確實如此,據統計,全台超過百萬人罹患肥胖症,應該減重,但知易行難,有些人跟脂肪奮戰幾10年,仍然屬於進行式中。醫師提醒,家長務必注意孩子體重,因為小時候胖,長大後很可能就是胖子,別讓脂肪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負擔。 2020年國人10大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