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中藥不會傷身?慢性病勿併用中西藥 治病不成反傷身!

中國人對於中藥常有「可補身又不傷身體」的觀念,在使用上較不設防。但長庚醫院研究證實,如果誤將中藥併西藥服用,除了可能增加藥物效用外,也會導致出血不止症狀。吃中藥不會傷身?慢性病勿併用中西藥 治病不成反傷身!

吃中藥不會傷身?慢性病勿併用中西藥 治病不成反傷身!

慢性病勿併用中西藥 治病不成反傷身

疏經活血湯與抗凝血劑同時吃 導致出血異常

撰文 / 任中龍  / 今周刊   899期

由於常在門診聽到患者抱怨,服用「疏經活血湯」後,經血量多、牙齦出血等出血現象變得比較明顯,加上臨床上觀察到兩位病患同時服用中藥疏經活血湯與西藥Warfarin(抗凝血藥物)後,出現輕微皮下出血現象,讓長庚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興起了研究的念頭。

他以紐西蘭白兔做實驗,一組單純使用疏經活血湯,另一組併用西藥Warfarin,以檢驗血液中兩項凝血因子為標的。研究發現,併用中西藥的白兔,兩項凝血相關因子都出現延長將近兩倍時間,並且在停用中藥三天,才恢復正常。

研究還發現,併用中西藥所造成的凝血延長時間,甚至長於單用西藥所造成的凝血時間;比較特別的是,服用中、高劑量中藥併用西藥時,對於凝血因子的影響有顯著差異,低劑量中藥則對於凝血因子的影響較小。

疏經活血湯共由十七味藥組成,功效為疏筋活血,臨床上中醫常用於筋骨痠痛,尤其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楊賢鴻解釋,這味傳統複方中藥中,包括當歸、白芷、川芎等中藥材,都具有活血功能,才會造成中西藥併用出現凝血異常狀況。

務必告知醫師用藥史

楊賢鴻認為,西醫臨床上有許多罹患心血管病患,常需要長期服用西藥抗凝血劑,而且年紀越大服用比率越高;但許多銀髮族就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若接受中醫治療又服用西藥抗凝血劑,就會引起藥物交互作用,造成難以預測的後果。

楊賢鴻建議,無論接受中醫或西醫治療,一定要告知醫師用藥史,才能避免產生未知的交互作用;而民眾也千萬勿自行購藥服用,甚至自己在燉煮湯品時,要特別注意選擇中藥材,以免產生中西藥併用的副作用。

除了疏經活血湯,中西藥交互作用案例其實很常見。像是同時服用黃耆與口服降血壓藥物,會造成低血糖,導致腦病變損傷病情加重;也有人服用銀杏,造成術後傷口流血不止。所以在臨床上若使用當歸、獨活、丹參及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功效的銀杏葉、大蒜時,都會特別詢問病患有無服用阿斯匹靈、抗凝血劑藥物。

張家蓓說,常見的中西藥交互作用影響藥效的狀況,包括增加生理性的拮抗或協同作用,以及增強藥物毒性。她舉例,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的麻黃,不宜與鎮靜安眠藥、降血壓藥物併用,否則會產生拮抗使藥效降低;含有氰苷的杏仁、枇杷葉等中藥,則不宜長期與具有中樞抑制作用的Codeine等鎮咳劑併用,否則可能造 成呼吸中樞抑制,而導致藥物毒性增強。

由於台灣民眾總是有吃中藥不會傷身的觀念,張家蓓認為,其實中藥多吃或亂吃,對身體仍會造成傷害, 所以她建議有慢性病,特別是在接受西醫同時治療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在服用任何中藥前都一定要經過合格中醫師診斷,經認可後才能服用中藥,千萬別道聽塗說或朋友推薦就亂服用。

「腎臟病患者更要特別小心!」張家蓓特別提醒,由於中藥材普遍具有金屬離子,若亂服用很容易造成體內鈣、鉀、磷離子的不平衡,影響到洗腎功能,甚至造成血液毒性。

食物也會影響藥物

除了中藥外,就連吃的食物也可能造成影響,像多吃茭白筍就會造成鉀、磷不平衡,所以腎臟病患對於藥物與食物更要特別注意。

張家蓓強調,現在中西醫醫療合作密切,也有不錯效果,但病患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除了選擇合格中醫師看診外,亦不能輕易相信來路不明、朋友介紹、廣播推薦的中草藥;治療前一定要詳細告知醫師病史與用藥狀況,才能降低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

常見的中西藥交互作用

1. 導致療效降低
鞣質類的中藥如地榆、虎杖、大黃等,不能與四環素等抗菌類西藥合併服用,否則容易產生沉澱物,抑制人體腸胃道的吸收。


2. 導致毒性增強
含有氰苷類藥物如杏仁、枇杷葉,若與西藥的中樞神經抑制劑、中樞鎮咳劑、鎮靜安眠藥同時服用時,可能會讓中樞神經抑制能力增強。

3. 導致酸鹼中和
中藥酸性的五味子、山楂,與碳酸氫鈉等鹼性西藥併用,則容易在人體內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甚至會在尿液中出現結晶。

4. 產生水解反應
皂苷類的中藥如人參、川七,與酸性西藥併用時,會造成水解反應,導致皂苷類中藥內的藥物成分被破壞,而失去效用。

5. 形成螯合物
金屬離子類的中藥(含有鈣、鐵、鎂)如石膏、龍骨、牛黃等,與西藥四環素類藥物併用時,會形成螯合物,導致藥效降低。

6. 導致嚴重出血
抗凝血類的中藥如當歸、毒活等,與西藥Warfarin、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併用,會增加出血性風險。

 

【Life生活網取得《今周刊》授權文章專屬使用:原文詳載於《今周刊》。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近年來,豆漿已成為養生飲品,不少家長常買給孩子飲用,不過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豆奶與調製豆奶等產品含糖量偏高,以味全「雞蛋風味香豆奶」為例,每100毫升就含有9.4克的糖,喝1瓶等於攝取23.4克糖,就快超過每日攝取上限,如天天喝上2瓶,恐變成小胖子。 根據國家標準(CNS)指出,豆製飲...

閱讀詳情 »

說起牙膏廣告,很難不讓人聯想起牙刷上擠滿波浪狀牙膏的經典畫面,一邊配上可使口腔清新、保護牙齒健康的廣告台詞。但是每次刷牙真的都需要用這麼大量的牙膏嗎? 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其實刷牙1次的牙膏量只要碗豆大小就足夠;而3歲以下的兒童,牙膏量可以再減少,相當於1粒米大小就夠了。擠越多的牙膏並不會把牙齒刷...

閱讀詳情 »

近年來由於空氣污染日趨嚴重,世界衛生組織將空氣污染物歸類為第一級致癌物。PM2.5是構成霾害的主要成分,對人體的傷害最大,所以市售口罩多以「防霾」或抗「PM2.5」為訴求,因此許多民眾外出時會戴著口罩。 為了維護自身身體健康,許多民眾出門會戴口罩防霾。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於1月30號公布口罩品質檢測結...

閱讀詳情 »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痘痘只是青春期的小插曲,但少部分人卻飽受痘痘、痘疤之苦,甚至因此憂鬱、影響自信。青春痘又稱痤瘡,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痤瘡細菌所分泌毒素的抗體,可以減少人類痤瘡病變的炎症,讓痤瘡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一大步。 根據《全球醫藥新知》一篇關於「即將來臨:痤瘡疫苗」的報導中提到,一項新研究發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