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暑炎熱難耐,吃什麼保水防中暑?|台灣好食材

24 節氣中的「大暑」,約在國曆的7 月23 或24 日,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此時炙熱的嬌陽、悶熱潮濕的空氣,會使得夏天氣溫令人感到酷熱難耐,人們易因高溫高濕使汗液不易蒸發,或是高溫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而發生中暑。
大暑炎熱難耐,吃什麼保水防中暑?|台灣好食材
從飲食、起居開始調養
「大暑」時節,起居調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出門時避開烈日,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讓身心舒適為宜,避免因吹空調時間過長,造成流鼻水、頭痛等免疫力下降等症狀。因此在高溫炎暑,尤其要做好防暑保健,從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調理養生。

攝取水分多的食材降暑氣
在飲食養生方面,由於此時節天氣潮濕悶熱,身體容易產生倦怠和造成生心理的不適,因此需攝取水分多的食材,以提防暑氣旺盛而有中暑情形發生,建議選擇如:冬瓜、黃瓜、絲瓜⋯等含水多的瓜果蔬菜。

水果入菜增加料理風味
飲食烹調上,建議口味應避免過鹹或過辣等重口味,改採較清淡爽口、具甜味或偏酸味的時令水果入菜,如:檸檬、哈密瓜、柳橙、蘋果、鳳梨、荔枝等,不僅可以增添食物種類的變化性,更能促進胃酸分泌,增進食慾。俗諺云:「大暑吃鳳梨」,表示「大暑」時節的鳳梨,味道最甜美;同時鬼頭刀、紅魽、魷魚、小卷、赤、黃鰭鯛等時節漁獲,也是烹調好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以科技結合醫療,進行「智慧醫療」的轉型革命。新冠肺炎、少子化及高齡社會衝擊,引出病患照護、醫護量能的大量需求,北醫近年積極轉型Smart Hospital(智慧醫院),卻掀起話題,「科技將取代人類?醫院人力漸漸縮編?」院長邱仲峯強調:「不是人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當雙眼感到乾澀,或呈現大小眼、眼皮水腫、斜視,出現又凸又大的「金魚眼」,可別以為只是單純「外觀」的問題,其實很有可能是罹患「甲狀腺眼疾」,又稱為葛列夫氏眼病變(Graves’ ophthalmopathy),這是因「自體免疫引起的甲狀腺亢進」,這種反應也稱為葛列夫氏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除了拼毅力、體力、意志力,癌友還需要有財力。50多歲的樊先生肺癌復發後,歷經多代標靶治療、化療、電療,但效果不佳,為了賭上一把,花了上百萬元優離金,但病情仍不見好轉,但療程只走了一半,想繼續治療,就必須賣掉房子。 健保財源困窘,造成許多新藥、新科技無法及時納入健保。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14)日凌晨2時54分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發生大火,截至下午4點搜救任務已告一段落,這起火災意外釀成46人死亡、41人受傷。為因應高雄市鹽城埕區「城中城」大火造成多名住戶死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在火場中受傷民眾若需要就醫,健保署今日已特別呼籲各特約醫療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