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哭了,到底該抱不抱?老一輩常說嬰兒哭不能抱,以免小孩很難帶,其實不適用於現代寶寶。專家表示,2歲以前的屬於嬰兒期,寶寶的哭鬧是天性,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刻意不抱反而影響寶寶情緒控制,長大後容易有易怒、猜疑的性格。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出版新書,耗時3年,從科學角度探討寶寶發展,提供0至3歲的寶寶,聰明帶的84個技巧,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書中也解說許多新手爸媽帶小孩的常見迷思。王宏哲強調,這本書可了解0歲教育怎麼做,1歲學步兒大腦心智成熟的進程,2歲難纏兒的親子溝通術,3歲的社會學習發展樣貌。

王宏哲舉例,寶寶愈抱愈愛哭,是最常見的迷思。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嬰兒的不同哭泣行為,有不同的意義,例如有規律、間接性的哭泣,通常與生理有關,如尿布濕了、肚子餓了;頻率高、不喘息的哭聲,代表身體疼痛,如生病、發燒、碰傷等;哭聲的大小、頻率不一,則代表寶寶想要玩、想要人陪伴。

臨床觀察也發現,寶寶哭了刻意不抱,或許會哭到累、哭到睡覺,自然不會吵鬧,但寶寶到了晚上,可能一整晚都不想睡覺。王宏哲強調,0至2歲是嬰兒期,哭泣屬於生心理需求;若刻意不抱,反正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障礙及喪失安全感,甚至長大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出現猜疑、易怒的性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546

相關推薦

 圖片轉自網易 口內炎即是一般人的俗語中常說的:「火氣大!嘴巴破!」 其實目前確切致病原因尚不清楚, 已知的致病因素包括柑橘類水果(如橘子、檸檬)、口腔物理創傷、急速減肥、食物過敏、免疫反應等等。   圖片轉自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醫師提醒,若口腔潰瘍超過三週,且發生在同一個位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近70的老奶奶,常常感覺早上起床時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做轉圈、甩頭、彎腰等動作,很容易頭暈,好像牆壁、房間的擺設都在動,以致站都站不穩,即使躺回床上,眩暈的感覺還是持續。她想到自己有高血壓,很擔心這會不會是中風的前兆?中醫師指出,眩暈的狀況可大可小,小到可能只是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輔大醫院舉行上樑典禮,預計明年7月正式營運。新北市長朱立倫致詞時表示,未來居住新莊、泰山、五股地區民眾,就醫不再需要舟車勞頓,估計有近百萬人受惠。 設有上千病床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包括地上15層、地下4層,總病床數1000床。輔大校長江漢聲表示,醫院造型構想來自聖經諾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及早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降低流感重症;目前國內有口服式克流感、吸入式瑞樂沙兩種劑型,但有家長認為口服較方便服用、治療效果好。醫師強調,兩種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相當,尤其吸入式瑞樂沙,藥劑直接進入肺部,對於咳嗽、氣喘等肺部症狀治療效果較佳。 瑞樂沙應優先使用 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