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一名出生3個多月大的男嬰,因腹脹、食慾不佳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長了一顆4.8公分的肝臟血管瘤,所幸此瘤為良性,且沒有血液方面的併發症,所以先以藥物治療,但服藥效果不佳,喝奶量也大幅降低,最後在以不影響幼兒成長發育的情況下,為他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已無大礙,術後恢復良好。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2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是惡性的肝母細胞瘤,家長若發現嬰兒有腹脹、腹痛合併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肝母細胞瘤 平均發病年齡為1歲半

肝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及惡性,2歲以下的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嬰兒型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腫塊,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血小板下降、凝血、貧血和心臟衰竭等問題。

而惡性小兒肝腫瘤則以肝母細胞瘤最為常見,陳克琦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肝母細胞瘤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1.8%,大部分發生於2歲以下,很少超過5歲,發病的平均年齡為1歲半,男與女的發病率約為1~2:1。

懷孕飲酒、出生體重低 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懷孕晚期,根據研究發現,染色體異常、遺傳因子、出生體重低、懷孕期間服用口服避孕藥、使用促性激素、母親懷孕大量飲酒等,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發病初期症狀大多不太明顯,多數是家長在為幼兒更衣或洗澡時,偶然發現右上腹部的腫塊;患者後期會出現上腹或全腹膨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瀉、發燒、食道靜脈曲張、黃疸等症狀。

腹痛、腹脹為症狀之一 提醒家長勿輕忽

在小兒肝腫瘤的治療方面,陳克琦醫師表示,良性腫瘤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痊癒,但若是惡性肝母細胞瘤則採取將腫瘤盡可能完全切除,再加上化學治療或行肝臟移植等方式,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治癒。此外,由於兒童再生能力強,肝臟部分切除後,經過一段時間,仍可再生至原來的大小。

最後,醫師提醒各位家長,小兒肝腫瘤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脹和腹痛,這些症狀不見得是脹氣或腸胃問題,若有觸摸到腹部腫塊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療,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93歲的黃阿嬤4年前跌倒,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外,身體一直硬朗,前年開始,陸續出現容易喘的症狀,原本以為只是感冒,但後來情況持續且未見改善,經就醫檢查才發現心臟擴大、心臟瓣膜閉鎖不全,醫師建議服藥控制後評估開刀的可行性。  傷口小、出血少 達文西手臂修補瓣膜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2歲的陳姓女患者,外型高挑又漂亮,但身上總有股怪味,一直很自卑,上了大學身旁不乏追求者,卻因為身體特殊味道而不敢交男朋友,諮詢醫師,但若提到要手術治療,家人就非常反對,尤其擔心留下疤痕,患者希望能將狐臭問題解決,當作一份畢業禮物,在暑假利用微波熱能進行一次療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而大腸癌的防治會先做糞便潛血篩檢,如果檢查結果陽性,則需進一步做大腸鏡確診,但是卻仍有很多人在得知潛血反應陽性時,不太敢去做大陽鏡檢查,甚至會懷疑潛血反應的結果。 一針麻醉劑 五分鐘做好 台安醫院大腸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