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研究:聽音樂可以治憂鬱?!其實「唱出來」更舒壓...原因讓你意想不到!

研究:聽音樂可以治憂鬱?!其實「唱出來」更舒壓...原因讓你意想不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心情不好就聽首歌吧!音樂治療有助改善憂鬱症狀,至少能維持短期的效果。根據一篇發表於《英國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以79位18~50歲被診斷有憂鬱症者為對象,隨機分配至常規治療組及常規治療合併音樂治療組,研究進行三個月,結果發現,接受合併治療的受試者在憂鬱緩解、焦慮症狀緩解以及一般功能改善,分數上皆高於常規治療組,且其參與治療的出席率較高。

增加免疫球蛋白A 降低焦慮恐懼

另一篇發表於國內《科學發展》期刊的相關研究指出,聆聽和歌唱可增加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並產生催產素以減低焦慮與恐懼。西方許多研究也指出古典音樂可舒緩情緒,其獨特的療癒性,對憂鬱患者很有效。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韓德彥表示,一般民眾除了聽古典音樂,其實藉由流行音樂亦可達到紓解情緒的效果,他建議民眾平日多收藏自己喜歡的歌曲、不斷學習新曲拓展歌單,在不同生活情境下即可選擇合適的歌曲來抒發情緒。他表示通常正向歌詞與優美旋律可以讓人心情變好,而透過憂傷小調、與聽者產生共鳴的歌曲,也能紓解內心深處的傷痛。

音樂有撫慰、轉移注意力之效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電影中的劇情發展其實很容易隨著音樂起伏,一部恐怖片如果少了片中音樂,驚悚的程度可能降低;歡慶的場合如果配上沉重的音樂,被慶祝的事情可能會變得索然無味;快餐店會放些快節奏的音樂讓翻桌率增加、唱軍歌壯膽或鼓舞士氣,都是音樂和情緒之間的關聯。

根據董氏基金會歷來調查顯示,「聽音樂」為青少年、大專生以及上班族,最愛的紓壓方式之一,聆聽和唱歌都會增加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並產生催產素,這就是音樂在人體的作用,因為催產素有廣泛的影響力,包括增進人際互信、母子間的依附行為及許多情感的連結,而且反覆聽音樂除了原有的音樂療效,撫慰失落及悲傷的人,也是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方法。如果個性害羞,在大眾面前唱歌紓壓有難度,可以找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像是家中、洗澡時、騎腳踏車時等。建議心情不好時不妨聽個音樂、哼唱首歌吧。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常聽長輩說西藥吃多吃習慣會洗腎,長輩口中的「習慣性」在定義方面可能是指成癮性或依賴性,成癮性指的是服用某藥品後,會想要再用,而有「上癮」的現象;依賴性則是為病人在長期服藥後,必須「依賴」某藥物,否則無法穩定控制病情。其實只要「正當且正確使用藥物」,就不用擔心成癮性...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疝氣的成因是構成腹壁的肌肉或筋膜,因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等情況變得比較薄弱,同時又提拿重物、咳嗽、便秘、肥胖、懷孕等因素而造成腹內壓上升,導致肌肉或筋膜裂開,使一部分的腸子或內臟經由這個裂孔凸出到外面,就形成所謂的疝氣。 70歲的張先生,多年前有雙側腹股溝疝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根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最新調查顯示,有近3成乳癌病友於化療過程中,曾因副作用不適而萌生想中斷或要放棄治療的念頭。其中,讓乳癌患者聞化療色變的副作用,以口腔黏膜破損或潰瘍、腸胃道不適、掉髮、疲倦及疼痛等五大副作用最令患者恐懼。成功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李國鼎主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一名30餘歲的男性業務員,平均一天抽1至2包香菸,咳嗽幾個月遲遲無法痊癒,被診斷出「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鱗癌)。飽受一線化療的副作用所苦,因水腫導致臉型變成月亮臉、體態臃腫、肋膜積水,甚至嚴重脫髮,重挫信心。自費接受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後,大幅縮短治療時間,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