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學新發現 這種維生素可抗腸癌!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並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據《醫藥日報》報導,來自美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丹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只要我們每天接受充足的陽光,就可以獲得人體90%的維生素D需求量,而剩下的10%則需要從每日的飲食中去獲取。

醫學新發現 這種維生素可抗腸癌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是維護健康重要環節

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充足的維生素D是維護健康的重要環節。維生素D可調節人體內1000多種基因的表達水平。

有證據表明,血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者有較高的死亡風險。缺乏維生素D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精神分裂症、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的發病發率。

充足的維生素D不但可緩解上述疾病,還可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等,甚至可減少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

血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 患大腸癌風險低

本研究首席研究員歐吉諾(Shuji Ogino)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的來說,血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較低。實驗數據表明,維生素D可通過激活T淋巴細胞來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加強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和清除。

他表示,在我們這項臨床研究中,想確定的是在那些血中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人群中,是否因維生素D對免疫功能的促進作用,而減少了患大腸癌的風險。」

歐吉諾和他的同事們收集了護士健康研究和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這兩個大的臨床研究項目的病例,分析這些人血中維生素D水平與大腸癌的關係,來得出結論。

他們共收集了17萬人的數據庫,其中有218例確診為大腸癌的病例,再分析這些人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採來的血樣本中25-羥基維生素D的含量,當時這些癌症病人都還沒有患病。25-羥基維生素D由肝臟產生,代表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

研究還另選了該數據庫中628例沒有患癌症的人作為對照組。

結果表明,血中維生素D含量高者患大腸癌的風險低。

加州大學也進行了一項類似研究,結論亦大同小異:血中高水平的維生素D可明顯減少大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歐吉諾博士補充說道:「這是臨床首次證實維生素D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來抵抗腫瘤。未來我們也許能通過補充人體的維生素D、增強免疫功能來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其實維生素D除了抗癌外還有許多有益健康的功效。如維生素D能減少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慢性疾病,適量的陽光照射還可增加血清素的水平來改善情緒。另外維生素D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保證良好的睡眠。

美國科學家建議說:每天服用1000個國際單位(相當於25微克)的維生素D對維護健康有益。

via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17/n4344538.htm%E9%86%AB%E5%AD%B8%E6%96%B0%E7%99%BC%E7%8F%BE-%E9%80%99%E7%A8%AE%E7%B6%AD%E7%94%9F%E7%B4%A0%E5%8F%AF%E6%8A%97%E8%85%B8%E7%99%8C-.html

更多彩英的精選好文都在轉圈灑花跳舞

喜歡都可以分享哦!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2)日提出,按照目前中國大陸COVID-19(武漢肺炎)患者樣態分析,感染者約3成呼吸症狀輕微,約7成僅發展成非致命肺炎,康復機會非常高,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如果仍然擔心感染,只要謹記不論室內室外,人與人距離能夠保持1公尺以上,就能降低大部分染病風險...

閱讀詳情 »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隨著武漢肺炎陽性個案增加,民眾警覺性及防疫觀念也逐漸提升,有不少民眾擔任防疫小尖兵,提醒身邊的家人注意個人衛生。台南市府衛生局表示,除適當戴口罩外,勤洗手且正確洗手,才能加強自身防疫,呼籲民眾牢記洗手步驟濕、搓、沖、捧、擦,及搓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衛生局表示,為讓民眾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5歲的林太太掛號門診,主訴想要做活動假牙。臨床檢查後發現,林太太因為長期缺牙,加上牙周病,導致多顆牙齒歪倒傾斜,牙齒位移,齒列上有多處大小不等的縫隙,因此,建議她在做假牙之前,先接受齒顎矯正跟牙周病的治療,才能做上假牙。林太太聽到,立刻拿起了手帕,遮住了嘴害羞地笑著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並未進一步就醫。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黃洸偉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63歲的陳媽媽於2年前退休,從年輕時就一直有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