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要!忽視這7種「小病」易發生癌變!晚知道後悔一輩子!!

 


重要!忽視這7種「小病」易發生癌變!晚知道後悔一輩子!!
(示意圖-圖片翻攝自endocrineweb




前不久,專家指出,有七種常常被人忽視的「小病」易癌變。近年來,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三甲」,人們談癌色變。但是,人們並不知道有些癌症的發病潛伏期高達10年,因而常常忽視「小病」,變成了癌。

1、肝炎

肝炎是肝癌的最主要誘病原因之一。普查報告顯示,2年以上的肝炎發病史佔38%,一年以內的佔了24.7%。而在患病人群中,由於忽視小病,等身體實在不舒服了才去醫院檢查,發現患有肝病的竟54.8%,定期進行肝健康檢查的佔8%。

「臨 床上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是由於忽視肝病治療引起的。」中國鄭州中大肝病醫院的專家說,肝病患者常常認為無癥狀不嚴重,忽視了治療,或只吃些保肝護肝葯,放任 病情發展到晚期肝硬化時,後悔已來不及了。有一些患者卻病急亂投醫,深信偏方、秘方,耽誤了治療時機並加重了病情。醫生建議,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以早診 早治為宜。

2、慢性潰瘍性疾病

口腔潰瘍、胃潰瘍十分常見,人們常常忽視這些「小病」。慢性潰瘍長期存會發生癌變。一般的口腔潰瘍,經適當治療後,7-10天便能痊癒,但如果同一處潰瘍,數周或一個月還未好,就可能和口腔癌關係密切了。

胃潰瘍引起的胃痛,需要對胃潰瘍治療一個療程後,再進行內鏡複查,了解潰瘍的轉歸,進一步解除胃癌或潰瘍癌變的可能。但有些胃潰瘍的患者吃了護胃消炎藥後,不痛了就中斷治療,這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而增加了癌變的機會。

3、糖尿病

人們忽視了肥胖,精神緊張,感冒,腮腺炎等小病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最後變成癌症。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致癌率高於非糖尿病患者,突出的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胰腺癌等。

專家表示,人們只知道糖尿病分為1型、2型,卻不知道有一種3型糖尿病,它與胰腺癌緊密相關。當患者出現3型糖尿病後,往往會在一兩年內發生胰腺癌。因為這類患者的胰島素會促進胰腺癌細胞生長,血糖和游離脂肪酸也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

4、胃腸道息肉

許多息肉演變成胃腸道癌,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

息 肉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錯過瘤性息肉。腺瘤息肉體積增長,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從病理組織學分析,管狀腺瘤癌 變率佔5%,混合型腺瘤癌變率佔20%,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佔50%以上。故息肉一經發現,即使是小腺瘤,也要及時切除。

有調查顯示,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甚至高出10倍。專家指出,胃腸道息肉癌變受大小、類型、數目等多種因素影響,一經確診即應治療。

5、宮頸糜爛

調查發現,有宮頸糜爛的女性患者,宮頸高度病變發病率明顯高於無宮頸糜爛者。

有專家表示說:「宮頸癌癥狀與宮頸糜爛臨床癥狀很像,因此很容易被忽視,需要格外警惕。」有些女性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癥狀,以為是宮頸糜爛而掉以輕心,卻不知道是早期宮頸癌的癥狀,忽視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而耽誤了治療。

6、乳腺囊性增生

早期的乳腺增生為單純性增生,晚期為囊性增生,國內外專家公認乳腺囊性增生可發生癌變。病理證明,有20%~60%的乳腺癌並發囊性增生病。研究發現,囊性增生越重,細胞的超微活檢越接近癌細胞。

據統計,在腺瘤樣增生長期不愈的病例中,約20%可惡變,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是健康人的4倍。因此,患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有無癌變。

7、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距離甲狀腺癌有多遠?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甲乳外科醫師表示,甲狀腺結節病因多樣,有以下3個特點:1、甲狀腺結節多是良性的;2、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多為甲狀腺癌;3、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有癌變的可能,癌變的概率大概是1%-10%。

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頸部放射線照射史、年齡、性別有關。統計顯示,女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高於男性的4倍。

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多是良性的,單個甲狀腺結節多為惡性,如果發現甲狀腺有腫塊,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文章引用自新唐人


大家都在看>>>

 

超重要!遠離癌症與肥胖,3大「淋巴」要常清理!!
重要!忽視這7種「小病」易發生癌變!晚知道後悔一輩子!!


妳過度犧牲自己,不會帶給任何人幸福!...

重要!忽視這7種「小病」易發生癌變!晚知道後悔一輩子!!

 

好好經營你的30-47歲,不管多忙,一定要看!

重要!忽視這7種「小病」易發生癌變!晚知道後悔一輩子!!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機場群聚感染案擴大,指揮中心也於9日晚間10點11分公布,檢出1例陽性個案,為本國籍未滿10歲男童。今(10)日再度傳出2所國中因疑似有家長確診,全校預防性停課1天。而桃園區已有2所國中預防性停課1天、2所小學停課14天。目前共4所學校停課。 桃園市中壢區有2所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為什麼會過敏?過敏免疫風濕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指出過敏的成因主要基因遺傳加上環境誘發,包含塵蟎、空汙、化學刺激物等等。孩童過敏的比例越來越高,常見的像是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發炎,在不同部位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疾病。除了遠離環境過敏原,新的研究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8歲的欣欣(化名)與老公結婚三年,婚姻幸福但卻苦無孩子,為了懷孕欣欣各種偏方都試,也到生殖醫學中心檢查,都證實生育能力沒有問題,但肚皮始終都沒有傳來好消息,婆婆因而心生不滿,責怪一定是媳婦有問題,讓欣欣成日以淚洗面。在醫師的建議下,邀請欣欣老公來做生育檢查,才發現是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也是唯一可以720度轉動的關節,為應付這樣大角度的轉動,相對也讓其失去了穩定度,因此,肩關節常處在一個容易受傷的狀態。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NG姿勢第一名,就是「開車、拖行李箱時反手拿東西」,常一個不慎就讓肩部韌帶拉傷。另外,對於某些特定運動,需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