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退化 從疼痛到無法使力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關節退化主要與年紀息息相關,因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等長期使用,造成損傷,進而就會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江振豪指出,這時若不穩定性增加,甚至過多的磨損堆積在關節,不但會引起發炎,甚至加速退化。

通常關節退化的症狀,初期多以疼痛為主,到末期關節會無法使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江振豪醫師表示,其實除了年紀外,像是韌帶損傷、關節內長期發炎或是骨折造成的軟骨破損等,都可能造成關節退化的危險因子。

醫師江振豪進一步說明,但只要懂得保護關節,作好暖身運動,給關節周圍提供額外的穩定度,減少不正常位移的機會,就能有效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避免關節退化找上門。

另外,平常也可以進行直抬腿的訓練,加強關節周圍核心肌群的強度,且減少蹲和跪等姿勢,運動時也可搭配護膝使用;江振豪提醒,尤其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運動後也應冰敷來減少腫脹等現象,就能幫助關節延緩退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596

相關推薦

男女「性愛」常以訛傳訛存在不少迷思。醫師指出,暑假期間,年輕世代因口腔感染疱疹病毒,求診案例有明顯增加。原本患者多以為是「火氣大」所引起,後問診才知道,不少人卻是因「口愛」所造成的病毒感染所致。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周碩渠指出,國內性觀念開放但大多對性病認識不足,不少年輕族群常誤以為「口愛」不會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5歲大的孩童,高燒腹瀉4天,明顯腹脹。X光發現腸子明顯漲大,疑似併發毒性巨結腸症,糞便培養亦發現沙門氏菌,經積極輸液治療、肛管引流、抗生素治療之後病情才逐漸穩定。避免食用未熟的雞蛋、肉類、奶類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鍾寧說明,沙門氏菌感染症為食因性感染的疾病,最常發生於5歲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推估我國失智人口截至2017年底已逾27萬人,衛福部於2017年12月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由衛福部結合行政院8部會共同推動;衛福部表示,2018年至2019年共將投入約90億元經費,積極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工作,並落實蔡英文總統的承諾。研議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線上諮詢有助於改善負面情緒為關懷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憂鬱防治議題,在網路興起的早期,董氏基金會即建構了一個線上諮詢平台,於每周五晚上八點至九點半,青少年在此平台紓發情緒、提出疑問,與專業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互動及討論。至今累積9000多人次參與。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