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33歲的阿漢(化名)是個認真工作的上班族,幾個月前,阿漢發現自己在夜晚開車時,與對向車相會時會忽然看不到,因為夜間瞳孔會放大以感知光線,但阿漢卻變得特別畏光,檢查才得知原來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白內障集中在瞳孔正中央,有對向來車時車燈使瞳孔縮小,白內障即擋住視線,手術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約莫30年前,一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鄭姓男童,由於家境貧窮,無法負擔心臟開刀龐大手術費用而放棄治療,不幸在小學六年級就往生,父母悲痛欲絕。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前秘書長、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醫師表示,當時診斷、治療技術尚未成熟,因此罹患先天性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3歲的郭先生(化名)是一位小兒麻痺身障者,由於行動受限加上創業壓力大,因此養成了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體重從70公斤暴增到130公斤,因擔心身體出狀況而主動至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不只罹患了高血壓及高血脂,糖化血色素還超過8,已經接近糖尿病重症患者!經過口服藥物及針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癌症治療從傳統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至近二十年來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相繼問世,有了相當大的突破,不僅能從下游端控制病情,減少嚴重副作用發生,同時也能維持甚至提高治療成效。然而對於標靶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周德陽坦言,臨床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從事特教語言治療師的28歲女性,長年受濃鼻涕和嚴重鼻塞的困擾,自己正確發音都有問題,難以矯正孩子的發音,挫折得想離職。就醫確診罹患鼻竇炎合併鼻瘜肉復發肥大,且慣性復發,經3D鼻竇內視鏡導航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重拾她最喜歡的特教語言治療師工作。 鼻竇炎合併鼻瘜肉肥大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來不少人都有用家用快篩的需求,包含居家隔離者或是檢疫者,也需要用家用快篩。戳鼻子成為人人的日常,但是你真的「戳」對了嗎?小兒科陳木榮醫師在FB分享正確的快篩方式,如果走錯方向「就戳進腦袋了」! 記得斜上進入是錯誤的 「可能進腦袋」 陳木榮醫師表示,需要在家裡自己快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不少人會買來擦香港腳的藥膏「安皮露」傳出含量不符合標準,需要全面回收,而這次回收量多達8批!食藥署表示,這些有問題的產品因主成分超標,敏感族群用了恐感到過度刺激。 這次回收的藥品名稱為「安皮露」(ONPYLU),開發廠商為,許可證字號為「衛署成製字第007884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很多人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盯著螢幕,眼睛缺乏放鬆與保養。有些人會購買市面上常見的眼藥水緩和不適,但正確使用眼藥水才不會傷害眼睛。 食藥署在「藥博士 正藥說」PO文說明,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工程師因為職業的關係更需要長期盯著螢幕,長時間缺乏對眼睛的保養與放鬆,容易造成近視加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台灣感染COVID-19確診人數大幅日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上班或居家上班,許多民眾的心情又再度隨著疫情變化大幅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進行的調查結果,民眾面對後續的疫情變化與局勢,有41%的受訪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8,48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420例本土個案及67例境外移入(2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 國內首例20歲年齡層死亡個案 病情急速變化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之死亡...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