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常常覺得自己突然專注力不容易集中,總是忘東忘西鑰匙找不到?小心可能與大腦年齡有關!大腦健康是現代人常忽略的環節,但每個人大腦老化的速度並不一致,根據2021年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測驗顯示,40歲以上的民眾高達5成腦年齡都比實際年齡還老!然而大腦年齡有機會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增加,且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糖尿病病人仍需提高警覺,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若合併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之糖尿病病人,罹病後康復情況可能更差。 糖友防疫須當心合併症 定期檢查及時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23,1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10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中症新增18人、重症7人且其中5例已死亡 全國至今已300例中重症 5例死亡個案未打疫苗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3)日宣布新增23,102例本土病例,37例境外移入。同時今日新增5例死亡個案。 25例中重症 多數未打疫苗 今日新增25例中重症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18例中症與7例重症,重症中包含5名死亡個案。今年共有124708名本土病...

閱讀詳情 »

近期台灣正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過渡時期,日前一名新北染疫2歲男童,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19辭世,震驚社會。這場與病毒共存的攻防戰,同時面臨台灣少子化的情況下,每一個小寶貝的生命都極其重要,從中如何守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在考驗政府的智慧,目前預計五月起,6-11歲兒童開始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本土病例增加快速,不少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出現了「曾與確診者接觸」的訊息。在今(3)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被問到如曾與確診者接觸,該何時做快篩?他建議先回想自己與他的接觸時間點,於3天內做快篩比較好。 7天潛伏期內 有症狀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今(2022)年第6批採購莫德納(Moderna)疫苗110.61萬劑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本批效期至2022年8...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未來入境檢疫者的檢疫天數,只要7天就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考量Omicron變異株之潛伏期較短且為兼顧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自2022年5月9日0時起(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為準)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縮短為7天。 ▲入境居家檢疫的天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錢先生因中風導致吞嚥功能下降,只能透過鼻胃管灌食,但因安置鼻胃管十分不適,因此積極透過復健想早日拔除管線。在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協助下,錢先生從吞口水練習、口腔肌肉控制開始,逐漸地能進食濃稠的優格和稀飯,甚至能吃完一整份便當,最後也透過喝水姿勢和習慣的調整,通過最困難的喝水...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