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二十年前幾乎沒有很有效的治療藥物,甚至曾經有人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形容成一種不會致命的癌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鄭添財主任指出,近幾十年來醫療發展的進步,讓醫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十分有信心,只要患者長期配合風濕專科醫師治療,症狀大多都能獲得有效...
閱讀詳情 »2021年8月18日
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看面對悲傷的七個階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二〇〇八年,我二十五歲,那時還在海軍馬公軍艦服役,等著退伍後到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展開住院醫師訓練。有一天放假,很開心地跟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到台中新光三越去看電影。看什麼電影我忘了,但是對電影前的預告片印象深刻。預告片裡有一個人穿上了看起來很笨重的盔甲在天上飛,手...
閱讀詳情 »美國年輕職業運動員對疫苗裹足不前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8/美國年輕職業運動員對疫苗裹足不前.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美國政府及各界名人一再呼籲全國12歲以上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但仍有一大族群對疫苗感到不信任而遲遲不願接種疫苗,其中包括一些年...
閱讀詳情 »陳時中聽見沒?支援篩檢打疫苗「津貼3個月一毛未入袋」 醫師怨做白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第一線醫護跑第一,衝前線支援病毒篩檢、施打疫苗,卻出現「做白工」怨言,原來有支援萬華地區篩檢的醫療人員向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反應,整整3個月過去了,至今尚未領到任何應該給的津貼或補助,一毛錢未入袋。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18)日指出,相同情況發生...
閱讀詳情 »防疫閒在家狂騎飛輪 熟男「蛋蛋腫大如飯糰」走路都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宅在家,一般人健康意識大漲,在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運動健身,但有些狀況可能不適合!一名50多歲男子,這一陣子以來因為疫情開始居家辦公,也減少外出,心想長時間待在家,便購買了飛輪車在家運動,沒想到騎了一個多禮拜後,開始覺得右側陰囊不停的摩擦、碰撞,伴隨著疼痛感,走路時...
閱讀詳情 »朱華-FLORIDITY如同皮膚的園藝家 以呵護花草的心 照顧大家的肌
白夏菊積雪草修護保濕凝膠 台灣保養品牌朱華-FLORIDITY提供肌膚保養有多重要?來自台灣保養品牌朱華-FLORIDITY-創辦人侯寂華女士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和肝膽腸胃等五臟六腑一樣重要,都需要被照顧。皮膚如花草,皮膚如大地。花草不能缺水、缺養分,要隨時照料,才...
閱讀詳情 »手腕疼痛好不了?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復健圖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常打羽球、網球、桌球、籃球,甚至於練舉重、體操、柔道的選手或民眾,可能會發現有時手腕受傷後,應該治癒卻仍感到疼痛,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蔡育霖表示,手腕處的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常見於需要大量使用手腕尺側,造成尺骨反覆壓縮負荷或猛力手腕牽引出力的運動。受傷後,可能造成手腕疼痛、痠脹...
閱讀詳情 »只打單劑疫苗能擋Delta病毒? 台大公衛教授曝國內保護力最新數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供貨短缺,台灣人想完整打完兩劑疫苗可謂一針難求,卻面臨讓全球再掀大規模疫情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威脅,究竟只打過一劑疫苗夠不夠?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18)日引用最新研究數據指出,在台灣,打過單劑的AZ疫苗與Moderna疫苗,並維持社交距離與配戴口罩等NP...
閱讀詳情 »代謝症候群有5大警訊! 當心罹患糖尿病機率暴增6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在家少動多吃導致代謝症候群機會大增,預防代謝症候群可掌握「五」功秘笈,透過腰圍及血壓量測搭配定期篩檢,了解身體狀況藉以達到早期預防的效果。五大警戒要注意 符合一項極為高危險群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暨聯合醫院營養部張惠萍部長表示,代謝症候群的五大警...
閱讀詳情 »傷口久不癒合小心皮膚癌惹禍! 醫揭「常見症狀」
60歲周先生日前發現左邊眉毛有個傷口,自行擦抹藥膏,但仍然潰爛沒有癒合,到醫院就醫後,經切片檢查發現是麟狀細胞癌;另外一位85歲曾女士臉上長了顆黑色腫塊,起初沒理會,但它迅速長大,就醫切片後發現是基底細胞癌。所幸這兩位患者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現已痊癒。皮膚出現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