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6日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持續「0」本土個案,但增加5名境外移入中,1名40多歲國籍航空女副機師(案16377),10月5日經深喉唾液PCR確診,研判應剛感染發病,家屬與職場接觸者共6人,PCR採檢陰性。 ▲10月6日新冠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50多歲林小姐因為工作時需要提重物,導致大約半年前開始出現右肩疼痛,尤其要拿高處的物品時更是疼痛難耐,看了骨科診所、吃藥依然沒有改善,漸漸的連工作都受到影響,於是在家人陪同下至長安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肩旋轉肌腱撕裂,與復健科陳音翰醫師討論後採用「超音波導引 PRP(...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65歲的王太太自認是飲料中毒者,每天早上都需要喝1杯熱咖啡,3餐飯後再喝1杯熱茶,晚上飯後會再加碼搭配1碗自製甜湯。近期王太太在子女的安排下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除了有肥胖問題之外,更讓她意外發現有高血糖(糖尿病)問題。 營養師在進行飲食營養諮詢時發現,王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家中學習和工作讓父母和孩子更普遍地使用數位工具,但對數位媒體的依賴衍生成新的困擾,成人擔心數位設備的不當使用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與心理健康。 澳洲研究發現83%家長認為 數位設備造成孩子分心 根據2021年4月來自《在數位中長大》的研究指出,超過9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BNT陸續抵台,而學校施打作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的疫苗外,青少年仍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嗎?HPV與流感疫苗 青少年莫忽視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兼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

閱讀詳情 »

  年輕人也會高血脂? 遺傳加喝酒恐血脂肪爆表? 近年,青壯年心血管事件意外頻傳。由於心血管疾病與高血脂息息相關,各年齡層都不應輕忽高血脂的潛在危險。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李明蒼醫師表示,大多數人的血脂肪數值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年輕族群發生高血脂,多與家族史有重要關係,家中長輩患有膽固醇或...

閱讀詳情 »

摸到頸部腫塊是甲狀腺結節? 女性長輩有病史要當心 美國知名網紅Seattle Tech Bro 在直播中,被網友發現頸部腫脹應就醫檢查,經超音波等檢查後發現為惡性的甲狀腺結節,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李明蒼醫師受訪表示,一般人發生甲狀腺結節機率約5%,其中屬於癌症的結節約1-2%,...

閱讀詳情 »

  痛風不再是「帝王病」! 高普林、高糖分食物是「罪魁禍首」 「痛風」古稱「帝王病」,以往大多為飲食奢華引起。時至今日,現代人飲食普遍西化和精緻化,痛風從帝王病演變成一般人都會發生的文明病。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張婷惠醫師受訪表示,痛風好發在肥胖、體重過重者身上。台灣在2021年「榮...

閱讀詳情 »

  「主動脈剝離」為何發生?  胸背「痛如刀割」快就醫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驟逝離開屆滿一年,近年來,青壯年因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意外猝逝頻傳,更突顯出血壓控制對於心臟健康的重要性,是各年齡層都應注意的健康議題。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三分之二以...

閱讀詳情 »

  血管斑塊阻塞與血糖有關?  哪些危險因子最要當心? 近年名人心血管事件驟逝意外頻傳,而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容易升高急性冠心症的發作風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受訪指出,血管斑塊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提醒,血管斑塊阻塞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