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單日死亡+18又翻回兩位數! 陳時中點名雙北狀況穩、苗栗個案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 /台北報導

死亡人數跌到個位數只高興一天,疫情又有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67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8例死亡。儘管單日新增本土個案數仍壓在200例以下,但死亡人數又上升回到兩位數。陳時中強調,目前雙北狀況穩定,「整體趨勢還是稍微往下」,但苗栗隔離高風險人員二次採檢,這幾天案子會比較多。

今日新增167例本土病例,為85例男性、8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15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65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50例,苗栗縣21例,桃園市14例,花蓮縣8例,新竹縣5例,基隆市2例,高雄市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52例中,48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18例死亡個案則為男性9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6月10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11日,死亡日介於6月6日至6月14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確診跟死亡人數雖比昨天高一些,但整體趨向還是稍微往下,裡面新北跟台北的狀況穩定,家庭的接觸者即時的匡列、即時的隔離,加上精準疫調,還是要努力。

陳時中也呼籲,部分區域擴大篩檢還是有必要的,在風險比較高的區域的民眾應要配合篩檢,尤其是在高風險區域,把無症狀者找出來,對自己跟家人都是一種保護,對社區也是一個保護。

陳時中同時點名預告苗栗這幾天的個案數將會比較多,因為先前隔離開的高風險人員正在進行二次採檢,今日苗栗的21例中就有20例是隔離開再度採檢確診的,但他強調,苗栗上次大規模隔離已看到效果。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4日累計公布1萬1907位確診個案中,已有637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3.5%。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3409例確診,分別為1161例境外移入,1萬219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新增2例空號 (案12511、12767),累計94例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478例死亡。

6月16日新增死亡COVID-19確診個案表.pdf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降級可能性高!陳秀熙提「2.5級」過渡2周 拚老人打完疫苗

食安新制!寶寶喝的奶粉添加「模擬母乳」 食藥署出手訂限量標準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翻攝自youtube 下同 現代人對於身材和健康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對著自己的體型、體重斤斤計較,最近就有一個韓國節目《The Body Show 2》教大家一個新的「飲食法」來計算該吃的份量。   節目中是教大家以「手掌」來當作量尺,來計算食物的分量大小,但不...

閱讀詳情 »

天氣轉冷,在戶外待一段時間就會手腳冰涼,如果身體弱的話更是會像這名男子一樣在雪地中暈倒,差點失去生命。去年2月,25歲男子賈斯汀(Justin Smith)頂著酷寒步行回家時暈倒在路邊,人們發現他時,他幾乎被雪覆蓋,全身凍僵,失去了心跳和脈搏。驗屍官認為他在-20°C的環境中躺了12個小時,...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ptt01 痔瘡是指肛門內部或外部的靜脈腫脹,為骨盆和直腸靜脈壓力過大所致,與便秘、腹瀉和排便用力過度有關。最常見的症狀是血便,你可能發現衛生紙或馬桶裡有血。痔瘡可能會發癢、發痛,多數是排便用力過度引起的。肥胖、抬重物和懷孕也會引起痔瘡(胎兒在孕婦子宮裡慢慢長大,壓迫下腹靜脈,引發痔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