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孕又停經,求子成功!借卵搭三代試管嬰兒奏效

不孕求子,即使卵巢早衰,也不再路遙遙!1名婦女為求子,歷經6年試管嬰兒都沒成功,後來竟然停經了,無法排卵,於是國泰醫院幫她以借卵利用試管嬰兒療程,並搭配胚胎著床前基因染色體篩檢,於順利成功懷孕產子。

不孕又停經,求子成功!借卵搭三代試管嬰兒奏效

晚婚、晚生育、多次試管嬰兒療程失敗的婦女,可利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PGS),完成生育健康寶寶的心願。

林女士有二段婚姻,第一胎於30歲時自然生產,40多歲想與第二任先生擁有一個小孩繼承家業,卻遲遲無法受孕,在診所試過6年試管嬰兒都沒成功,之後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造成早發性卵巢衰竭,竟然停經無法排卵,只能等待捐卵。

三代試管嬰兒治療,只植入1顆正常染色體胚胎成功懷孕

由於先生已經60歲,精子品質不好、活動力差,經親友介紹向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求診,並協助申請捐卵流程,終於獲得好心人捐卵,再以試管嬰兒療程(IVF)搭配胚胎著床前基因染色體篩檢(PGS)治療,植入1顆正常染色體胚胎。後來林女士終於順利成功懷孕,正準備開心迎接寶寶,未料在寶寶出生前,先生竟意外過世,林女士悲痛之餘順利產下女嬰,現在寶寶已1歲半了。

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賴宗炫主任表示,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 + PGS)指的是進行傳統試管嬰兒療程時,在胚胎植入前先進行胚胎切片,取出5至10顆胚胎附屬細胞,做染色體全基因放大,篩檢23對染色體套數,找出正常染色體的胚胎來植入,不正常染色體胚胎就淘汰。

這樣就可以避免植入染色體異常胚胎,減少流產機率,增加懷孕成功率。林女士因為自身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已無卵子可以使用,藉由借卵加上IVF+PGS技術來篩選出正常染色體胚胎,植入正常染色體胚胎就有更高機會成功懷孕,喜獲健康寶寶。

不孕又停經,求子成功!借卵搭三代試管嬰兒奏效

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 + PGS)技術有4大優點。(圖片提供/國泰醫院)

賴宗炫主任表示,本院40歲以上透過捐卵加上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 + PGS)的成功率高達80%〜90%,為不孕夫妻帶來新希望。

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 + PGS)技術4大優點:

1.研究顯示,在做單一胚胎植入時,PGS可以增加植入週期懷孕率,並且降低流產率。

2.PGS可以找出正常染色體胚胎來植入,著床機率高,就可以減少植入胚胎數目,甚至只要植入1顆胚胎就成功懷孕,大大降低多胞胎的風險。

3.高齡懷孕(大於35歲)發生流產是常見的,大約占懷孕的25%,超過40歲流產率更高達50%。PGS可以減少重複性流產的發生。

4.目前研究顯示,特定不孕症的病人在做IVF的時候加做PGS,可以提高成功率,尤其是重症男性不孕症、多次IVF失敗或女方高齡的情況。

呼籲晚婚、晚生育、多次試管嬰兒療程失敗的婦女,可利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IVF+PGS),完成生育健康寶寶的心願,但建議病患需慎選優良人工生殖醫學中心,交由醫師謹慎評估及實驗室優秀技術配合,才能提升求子成功的機率。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2/689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為落實蔡英文總統「0至6歲國家一起養」政見,行政院今年年初核定修正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至113年),今(110)年8月補助新制正式上路。 未滿2歲兒童之父母(或監護人),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最近1年綜合所得總額合計未達申報標準,或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20%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中升溫為三級警戒之後,很多習慣出門運動的退休長者變成宅家老人,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很多這類長者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並非吃壞肚子,而是因為中斷運動後消化變慢、腸胃機能變差而求診,成了疫情期最特殊的病號。腸胃機能變差 與中止運動有相關張煒東醫師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風主要都因中樞神經受到損傷所導致病症,目前可藉由靜脈雷射能量治療,幫助受損腦部組織獲得充足養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預防再次中風。樂生療養院復健科主任殷心蓓解釋,此療法除了能用於治療中風,也能運用腦傷患、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病患,幫助達到促進腦部循環代謝及神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王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多年病史,長期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因擔心疫情而未回醫院就醫服藥,突因意識喪失送至醫院急診室,血糖一測竟高達685mg/dl,診斷為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醫師收治入加護病房住院,經胰島素及藥物治療後,血糖穩定後順利出院。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 這些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