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是「乾乾的」才叫乾眼症! 眼睛變紅、畏光也是乾眼症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乾眼症,症狀不只是「乾」而已!現代人手機、電腦使用時間長,尤其一直盯著螢幕看,眨眼頻率會減少,讓乾眼症已經躍居國內眼科門診常見的問題,盛行率約30%,而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提醒,實乾眼症不一定只有以眼睛乾澀為表現,常見的症狀還有視力糢糊、畏光、異物感,嚴重者還會有疼痛的感覺。

門診就常有病患上門抱怨,自覺視力退化,或者常常感覺眼睛有異物感、疼痛感,檢查之後才得知自己原來患有乾眼症。

廖士傑表示,視力模糊、眼睛畏光也是乾眼症警訊!乾眼症的原因是由於淚液分泌減少,淚水揮發太快,或淚液組成不穩定,無法保持眼睛的濕潤,而其中發炎反應在乾眼症惡性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

且因為眼睛的淚液分布在角膜和結膜之上,由外而內共3層,分別為油脂層,水液層以及黏液層,如果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的症狀,從眼睛變紅、視力模糊到畏光,如果角膜受傷還會有異物感。

廖士傑強調,正因為乾眼症的症狀多元,並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人工淚液,需經由醫師檢查、確認原因,才能針對個別症狀,給予適合的治療,自行用藥反而可能讓發炎症狀惡化。而不少人有錯誤觀念,自行滴生理食鹽水,卻不知道因為生理食鹽水特性,滴完就流失了,根本無法停留在眼表。

目前臨床治療乾眼症,主要是緩解乾眼症狀、幫助角膜傷口癒合,醫師會依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廖士傑表示,目前新型乾眼症治療藥劑選擇多,從含有玻尿酸成分的人工淚液,到針對中重度患者的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含有水液及油脂雙重成分的人工淚液,含有右旋泛酼醇的眼用凝膠等,皆可供選擇。

廖士傑提醒,乾眼症嚴重程度與體質、生活環境、工作形態等因素大有關係,平日就要注意眼睛的保養,避免長時間用眼,讓眼睛充分休息;且除了定期追蹤外,一旦眼睛乾澀持續發生或出現眼睛變紅、視力模糊的狀況,一定要提早就醫。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隱匿打流感疫苗後死亡婦人症狀? 莊人祥駁斥「病歷交2專家看過」

確診+1!捷克留學發燒、味覺異常 女當過敏「到旅館才想起通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南市今天零確診,針對安南區8人家庭群聚事件,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調查發現,一名親密接觸者PCR陰性,抗體呈現陽性,代表曾染疫,但已痊癒,正在追查他的足跡釐清感染來源。台南市安南區發生8人確診的家庭群聚事件,市府今天在安南區一處社區和果菜市場設立篩檢站,附近攤商及市民非常踴躍,預估3天可篩檢4000...

閱讀詳情 »

北農爆發確診感染,台北市議會財建委員會28日要求四大公司、台北市產發局、市場處等相關局處備詢,針對北市議員林穎孟詢問北農最早感染來源,北農總經理翁震炘回應,「曾到萬華茶室聚餐」。針對北農快篩專案,台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共有5070人篩檢,其中29人快篩陽性、36人PCR陽性,自5月疫情爆發以來,迄今...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今日新增60例本土個案,是3級警戒發布以來新低。外界關心7月12日疫情3級警戒期滿是否會解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要看大家的遵從度,指揮中心會參考WHO及國外的情形跟專家討論,目前是朝這樣的規劃進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

閱讀詳情 »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台灣累積COVID-19的確認個案已經超過上萬例,陸陸續續有許多國人確診出院、或是離開防疫旅館返家休養,然而,在身體幾乎驗不到病毒,傳染他人的風險已經微乎其微之後,這些個案是否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呢?中國醫藥學院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提醒大家,即使已經返家之後,仍要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