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

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美國癌症協會最新1篇研究發現,15至39歲青年族群中,罹癌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以甲狀腺癌的增加幅度最大,大部分為沒有症狀性「頸部腫塊」。由於年輕族群罹癌後病情進展較快,且死亡風險更高,專家建議,年輕人也必須多關心自身健康狀況。


該項研究的負責單位為美國癌症協會,研究人員按照年齡將受試者分為15至19歲、20至29歲、30至39歲等3組,發現從2007年至2016年之間,所有年輕成年人的總體癌症發病率都有所上升。


其中以甲狀腺癌上升幅度最為明顯,在20至39歲的人群中每年增長約3%,在15至19歲的人群中每年增長4%,特別是20多歲的女性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5倍,以沒有症狀的「頸部腫塊」為最常見。


該項研究也發現,在三組年齡組中,與肥胖相關的幾種癌症的發病率均有所增加,例如,腎臟癌在所有年齡組中增加3%,婦科癌症在20至39歲組中約增加3%,結直腸癌在年齡組中小幅上升1%。


最新台灣癌症資料統計顯示,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7名,屬於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癌症,在女性10大癌症中排名第4,男性則在10名之外,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為男性的3倍。


雙和醫院頭頸部癌症治療團隊召集人、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陳聰明表示,甲狀腺結節好發於女性,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至於年輕癌友則相當少見,一般與家族史、輻射暴露以及長期缺碘等因素有關。


為何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陳聰明認為與篩檢儀器進步有關,有些腫瘤還很小顆,就被揪出來,以韓國為例,最近幾年實施甲狀腺癌普篩,新增個案隨即暴增。


陳聰明提醒,如有甲狀腺癌家族史,務必提高警覺,定期回診,接受超音波檢查,但如果沒有家族史或是長期缺碘等危險因子,則不建議接受篩檢,以免自己嚇自己。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沈彥君表示,早期甲狀腺癌幾乎沒有症狀,難以察覺,需透過超音波檢查,才有機會早期診斷。一般建議,出現下列5大症狀:(1)局部腫大或腫塊、(2)頸部疼痛、(3)吞嚥困難、容易嗆到、(4)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5)呼吸困難,就應該就醫,接受檢查,以確定為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友體重要斤斤計較努力維持 國健署:均衡飲食這樣吃
▸左眼脹痛微突以為用眼過度 打呼合併鼻竇炎才是禍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每到酷熱難當的季節,江女士就渾身不舒服,靠刮痧、吃冰消暑氣多年,進入更年期後變本加厲。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診斷江小姐為「感暑」症狀,經用藥,針灸後明顯改善,並建議掌握正確刮痧原則、少吃冰品,以免散熱不順暢,影響心肺功能。 更重視養生 中暑狀況依舊 時節還沒真正入夏,氣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大家都知道適度的飲用紅酒,對心血管及身體都有不錯的幫助,而現在紅酒的好處又多了一項。據刊登於《Menopause journal》中的研究顯示,每天一小杯至兩杯葡萄酒,對於骨骼强度的維護和防止中老年婦女患骨質疏鬆症以及骨質流失狀況明顯降低,與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療效相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中一名國小六年級男童,天天喝含糖飲料配蛋糕;年初時,他感染流感發燒就醫急診,意外發現肝指數飆高,高出一般人2倍以上,檢查發現有中重度脂肪肝,肝臟被厚厚的脂肪包住,完全看不到血管。 中重度脂肪肝 收治個案的家醫科診所院長楊淵琪指出,該男童身高153公分、體重58公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80多歲老翁,出現排尿困難且血尿等現象,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膀胱內竟有六顆三角形大結石,最大直徑約達3公分,透過開刀取出後,所幸並無大礙;衛福部台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俊孚指出,主要是因患者平時較少喝水,加上攝護腺肥大,長期因尿排不乾淨的情況下,才累積變成大結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