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以為胃痛竟是膽結石 染敗血症恐致命

以為胃痛竟是膽結石 染敗血症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常聽到有些人吃完大魚大肉後,約30~60分鐘右上腹會脹痛、抽痛,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認為是胃痛吃胃藥就可以。大部分的胃潰瘍引起的疼痛是空腹時較明顯,若吃完油膩大餐後,才發作的脹痛,就要懷疑是膽結石造成的疼痛,如果膽管阻塞致膽汁滯留,產生黃疸以及膽管炎,必須住院施打抗生素,嚴重感染恐致敗血症有生命危險。消化內科謝孟書醫師呼籲,膽結石不容小覷。

大多數病人並無明顯症狀

謝孟書醫師表示,膽結石可以依形成的位置,粗略分成膽囊結石與膽管結石。而膽結石的發生率大概是10~15%,是消化系門診中常見的疾病。大多數膽結石的病人其實沒有明顯症狀,常是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如有症狀,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右上腹痛為主。此右上腹痛常因油膩飲食而加劇,而且偶爾會轉移到右上肩舺骨。

最佳診斷工具是腹部超音波

常見的膽結石危險因子包含了年紀、女性、懷孕、肥胖以及高膽固醇飲食。也因此,有以上危險因子的患者,如有腹痛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是否是膽結石。而最佳的診斷工具則是腹部超音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必須要空腹4~6小時,空腹可以讓膽囊儲存足夠的膽汁後膨脹起來,如此就可以仔細檢查膽囊。然而,若膽結石是存在於遠端膽管,超音波檢查則是較不準確,必須要依賴電腦斷層的檢測。

胃腸內視鏡方式不留傷口

傳統的膽管結石治療必須仰賴外科手術,而術後會有傷口復原以及膽汁外滲的問題。屏東醫院在今年三月開始,施做「逆行性內視鏡膽胰造影術」,此技術是利用胃腸內視鏡方式,將膽管石頭取出,讓病患免於手術,此過程不會留下任何傷口,而且成功率八成以上。除了取石,此技術也可以放塑膠支架至總膽管,緩解膽管阻塞,改善膽管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情方面,今(28)日無本土個案、死亡個案,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北市上午通報1例確診個案,並未列入今日個案;至於日前死亡的貨輪船長,將等所轄縣市通報後再列入,屆時會對外完整報告。 ▲8月28日新冠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首批近200萬劑BNT疫苗即將到貨,指揮中心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今(28日)下午14時起重啟,且納入接種BNT疫苗選項,開放18歲(含)以上民眾登記。至於何時開放預約接種時間地點,以及何時開打,則尚未規劃。 為了打到「郭董牌」疫苗,許多民眾準時上線登記,但系統大當機、大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疫苗到貨後,預計120萬劑提供12到18歲的學生接種,集中校園施打。至於剩下劑量(80萬劑),從第1到第10類對象往下開放。 第7期提供接種AZ疫苗,將於8月29日10時至8月31日中午12時接受預約。指揮官陳時中說,第7輪開放29歲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